勤廉江西故事 丨文天祥、周敦颐的故事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以良好的机关廉洁文化助推机关全面从严治党,现分期转载廉洁江西微信公众号“勤廉江西史鉴”故事素材,为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提供历史文化滋养。

用生命诠释中华民族的骨气和正气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吉州)人,南宋民族英雄,文学家,是庐陵文化中“坚守气节”的典范。宝祐四年(1256)中状元,担任过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抵抗元军,后来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被囚禁三年后从容就义。

  南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寡不敌众,兵败被俘,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写下了永垂青史的《过零丁洋》,以明其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原本的大好河山,如今千疮百孔;自己的身世,也随着破碎的山河飘摇。国破家亡,身陷囹圄,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与国家共命运,以死相赴,血溅沃土,把耿耿忠心写在大地,留在人民的心里。这首诗沉郁悲壮,文天祥以诗阐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此后,元兵把文天祥从广州押至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县)。一路上历经风风雨雨,所到之处皆是满目疮痍,文天祥目睹这些早已心胆俱裂;而当他踏上梅岭越过关楼时,举目远眺,只见哀鸿遍野,大好河山沦陷于敌人之手,广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是百感交集、满腔悲苦、愤懑涕泣!于是,从当天起他就开始绝食,决意在7日之后饿死,将遗体安葬在故乡——江西吉安。

  文天祥绝食整整8天,由于元军的强行灌食,他终未能死。文天祥也曾伺机逃脱,以图重整军戎、起兵反元,又皆因元兵看管甚严而未能如愿。

  元朝统治者深知文天祥在南宋遗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可利用的价值。于是,他们把文天祥安顿在上好的房子里,每天提供精美的饮食,企图软化他,进而收服他。但文天祥每天以不吃、不喝面壁静坐来表达自己“宁为南宋鬼,不为北元臣”的决心。

  物质引诱达不到目的,元人又改用攻心战术。元人派曾是南宋状元、宰相的留梦炎作说客,劝降文天祥。留梦炎在临安沦陷后,以家乡衢州为进见礼投降了元朝。留梦炎对文天祥说:“大宋已灭,恭帝已废,天下尽归元朝。你一人苦苦坚持,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投降,还能得到重用,锦衣玉食,享受荣华宝贵。”文天祥怒火中烧,痛骂留梦炎:“你身为大宋重臣而卖宋,是谓卖国;身为衢州人而卖衢州,是谓卖祖宗;身为汉人而卖汉人节操,是谓卖身。你这卖国、卖祖、卖身的小人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南宋百姓的唾沫就会把你淹死”。留梦炎被文天祥骂得抱头鼠窜,羞愧而去。

  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大都燕京,元朝统治者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仍丝毫不为所动,誓死不屈,因而被囚三年。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用诗的语言告诉后人,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更用他的行动昭示后人,何为中华民族的忠肝义胆、铮铮铁骨。

品行如莲 大儒风范

——周敦颐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号濂溪,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周敦颐一生与江西结下不解之缘,曾任江西洪州(南昌)分宁县主簿、南昌县知县等职,后归隐庐山。

  流传千年的《爱莲说》是周敦颐观池中莲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名作。“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的一生,爱莲、赏莲、敬莲,以莲为友,以莲为师,无论是为官,还是为人为师,都是秉持高洁清廉、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勤政爱民的风范,处处体现了莲的品格。

  周敦颐在南昌任知县时,得了一场大病。同僚潘兴嗣前去探望,一进门便吃了一惊,原来周敦颐家中空空如洗,家中所有衣物都装在一个破箱里,“钱不满百”。周敦颐经常慷慨解囊接济别人,所以才会有自己生病却拿不出钱看病的窘况。周敦颐的妻子哭着对潘兴嗣说:“钱财散尽之后,全家总是以粥度日,生活过得实在清贫。”此时,周敦颐已经为官10余年却家无余财。

  后来,周敦颐的朋友们想出钱为他新建一所住宅,被周敦颐拒绝了:“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老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为官的都讲究穿漂亮衣服、骑好马,追求享乐,老百姓就会仿效,社会风气就会败坏,所以我不能接受你们的恩惠。”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周敦颐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当时,南安军的牢中有一名囚犯,他犯的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是不该判死刑的,而南安军主官、转运使王逵却硬要将他严加惩办。审判大堂以及其他官员都不敢与王逵争辩,只有周敦颐据理力争,坚持认为这是一件错案,应该及时改正。但是,王逵仍然不听劝告,坚持已见。周敦颐见王逵如此固执,便摘下自己的官帽,交到王逵手中,大声说:“既然如此,那我这顶乌纱帽还有什么用呀?拿杀人性命这样的大事,去讨好某人,我不会做!”

  王逵被周敦颐这种办案认真负责、大胆坚持原则的行为所感动,主动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免去了那位囚犯死刑,后来还推荐周敦颐为湖南郴县县令。

  周敦颐一生大多任监察官,从事办案。他到桂阳、南昌等地任职,黠吏恶少闻其名声,为之收敛。

  虽然生活十分清贫,可周敦颐性情旷达、自得其乐。他在一首写给家乡族人的诗中表达出这种奉公无私、清廉为官的情怀: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周敦颐一生两袖清风,崇廉尚洁的品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稿件(信息)来源:廉洁江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勤廉江西故事 丨文天祥、周敦颐的故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