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别传》(2)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后汉三辅即左冯翊、右扶风、京兆,今陕西关中道;本传。)尝于阳春之月,适骊山(在今陕西关中道临潼县),“观温泉,浴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美洪泽之溥施”,乃作《温泉赋》(《温泉赋》自序,见衡集,《全后汉文》辑本。)足见其对于自然之美之欣赏焉。衡天姿濬哲,敏而好学(崔碑),尝自述曰:“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又曰:“不耻位之不尊,而耻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知之不博。”(《应闲》,见衡集)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与俗人交接(本传)。独与涿郡崔瑗特相友善,又交安定王苻。瑗善属文,通历算;符隐居不仕,而善论政,著《潜夫论》(《后汉书·崔瑗传》及《王苻传》),皆一代学者。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又不就(本传)。永初末为南阳郡主簿[此事不载本传。衡集《绶笥铭》序云“南阳郡守鲍德,衡时为主簿”此事年代,史无可征。按《后汉书》卷二十三云:“德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又同书《五行志》永初六年至元初二年,连年荒灾。而在此期前后,为鲍德所及见者(德卒于张衡前,衡集有《鲍德诔》),均无继续一年以上之荒灾,故知德之为南阳太守,当永初六年至元初二年间,而衡之为德主簿,亦当在此时。]郡守鲍德,兴教育才,崇尚文学,有政声[《后汉书·鲍德传》(附《鲍昱传》后),又衡集《南阳文学儒林赞》],与衡颇相知相得焉(衡集《与友书》云:“恃鲍子之知我。”衡又有《鲍德诔》。)。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描写两汉京师宫馆苑囿之美,帝王游幸之乐,都七千余言。精思傅会,十年乃蒇事。或曰,衡欲以此讽谏也(本传),未知然否。时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屡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阴阳、天文、历算,常好扬雄《太玄经》(本传)。《与崔瑗书》曰:“披读《太玄经》知子云特极阴阳之数也。以其满汛,故时人不务,此非特传记之属,实与五经拟。(中略)竭已精思,以揆其义,更使人难论阴阳之事。”(衡集)安帝雅闻衡善学术,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本传)。未几迁为尚书郎。按本传于衡再迁为太史令后云:“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则衡在顺帝初以前,已去太史令职,惟本传不言迁为何官。考《后汉书·律历志》云:“延光(安帝)二年,尚书郎张衡、周兴,皆能历数。”此时正当衡去太史令职之后,复太史令职之前。则衡去史职后,转为尚书郎也。又袁宏《后汉纪》卷十九载和帝时,衡为尚书郎。按本传大将军邓骘召衡不应(邓骘大将军在安帝永初后),又安帝闻衡善学术,公车征拜郎中。使和帝时衡已为尚书郎,安待其后安帝时邓骘之屡召,公车之征拜乎?《后汉纪》所载与本传殊相矛盾。又按据上考,衡在安帝永初末,犹为南阳郡主簿,不当于前十余年(和帝时)已为尚书郎,故今不采《后汉纪》所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与特进书》曰:“蓬莱太史之秘府,道家之所贵,衡再得当之,窃为幸矣。” (衡集)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积年不徙(本传)。至是游都邑已久,不能大用于世,慨然思归,因作《归田赋》(《归田赋》,衡集。)遂自去太史令职,稍事远游。尝于初寒之候,南寓衡阳,时年五十矣(《鸿赋》序,衡集。)郁郁不得志,乃作《鸿赋》寄所思,聊以息慰。其自序云:“若其雅步清音,远心高韵,鹓鸾已降,罕见其俦。锻翮墙阴,偶影独立,唼味秕糠,鸡鹜为伍,不亦伤乎!(中略)永言身世,慨然其多绪。”读此可以观其感抱矣。衡去史职后,五年复还,作《应闲》,自述其复职之意。有曰:“愍《三坟》之既颓,惜《八索》之不理。庶前训之可钴,聊朝隐乎柱史。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衡集)嗣是续居史职,至阳嘉末乃迁。盖十八余年间,三任太史令矣(本传)。后汉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灵台候掌日月星气,皆属太史(《后汉书·百官志》)。故衡于天象及地震之测验法,研究甚深,能创制仪器。而于天文学所基之数学,亦不能不究心焉。(未完待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张衡别传》(2)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