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11岁康熙大婚,新婚夜,他飞奔逃出婚房大哭:新娘太丑了

1665年,11岁康熙和赫舍里大婚。但谁也没想到,洞房花烛夜,康熙刚进屋子就飞奔而出,窝在孝庄宫里不肯走:“祖母,她太丑了!”

孝庄很无奈地看着孙子,最后,缓缓开口,只说了一句话:“你还要江山么?”

11岁的康熙苦思片刻,最后定了定身子,说:“那我去养心殿吧!”

此后,他不听任何人的劝阻,一连好几天都睡在了养心殿。

可怜的赫舍里皇后,新婚好几天,都是孤枕难眠。

——

也不怪康熙的反应这么大,他和赫舍里皇后,本质上就是一桩政治婚姻。

赫舍里皇后,是索尼的孙女。

当年,鳌拜霸道蛮横,在朝中一家独大。按照规矩,身为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理应出来平衡局面,压制鳌拜。

然而,他却以年老昏聩为由,袖手旁观。

在这种局面下,康熙想要铲除鳌拜的势力,难于上青天。

为了解决孙儿的困境,孝庄想出一招妙计——联姻。

让康熙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当皇后,就等于把索尼绑到了自己的船上,他就不得不尽心尽力帮着小皇帝扳倒鳌拜。

定下婚姻大事的这一年,康熙才只有11岁。

他不认识赫舍里,只听说那是一个相貌极丑的女子。

但他没有反抗。

在小小的康熙眼中,奶奶孝庄是个很厉害的女人,也是对他特别好的长辈。

祖母要求他娶谁,那他就听话照做。

可是,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洞房花烛夜,康熙刚进屋,揭开盖头,就吓得跑了出来,窝在了孝庄宫里。

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知道利害关系,可这一切,在看见赫舍里的脸时,全部轰然倒塌。

他只想跑。

一连好几天,康熙都没有再进赫舍里的屋子。

——

好在,赫舍里是个懂事的女子。

面对丈夫的轻慢,她不吵不闹,也不去烦扰康熙。

她是大清王朝的皇后,每一天,她都认真完成当皇后的职责,管理后宫事宜,按时按点向祖母孝庄请安。

渐渐地,康熙认命了。

他觉得,和这样的皇后一起,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也很不错,彼此尊重、互不干涉。

可是,康熙也没想到,这个一开始就被自己嫌弃的女子,居然一步步得到了自己的心,还成为了自己未来几十年人生中,不可被提及的痛。

后来的康熙,盛宠赫舍里皇后,一向稳重的他,几度为皇后破例。

赫舍里为康熙生下了嫡长子承祜,只可惜,这个孩子命不好,早早就夭折了。

康熙哀恸到了极点。

但他害怕祖母孝庄伤心,每次见面,都脸色如常。而面对妻子赫舍里,他也不敢表露伤痛,而是和她一起清理孩子的衣物,宛若一对平常夫妻。

只有在面对大臣的时候,康熙才能稍稍放纵一下他的情绪。

遇上这样的大丧,别的妃子都是压着自己的情绪,赶着安慰帝王。

但在赫舍里和康熙这里,恰好反过来。

他小心翼翼安抚着妻子,生怕她为此难受。

此时,在康熙心中,他们就是一对平凡夫妻。

《圣祖仁皇帝实录》载:(康熙十一年二月)辛巳。……皇子承祜薨。上悼之。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笑语如常。出、谕内大臣觉罗塔达曰、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倘诸王等闻信、前来慰朕、俱令散去。

——

1672年时,康熙正陪孝庄在汤泉疗养,宫人来报:“皇后身体不适。”康熙马上回禀了孝庄,骑马飞奔回去看赫舍里。

堂堂帝王,在赫舍里的病床前待了一夜。

要知道,康熙把祖母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去五台山都要亲自为孝庄抬轿子。

可是当赫舍里生病时,康熙却放下祖母去陪赫舍里。

不是因为孰轻孰重,康熙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回答。

——

1674年,赫舍里皇后生子去世,年仅20岁。

刚刚喜得爱子的康熙,永远地失去了皇后,骤然间大喜大悲,差点晕倒过去。

后来,在给赫舍里安排梓宫拜访位置的时候,康熙不允许另建宫殿,非要安排在乾清宫——因为那是他居住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康熙都整宿整宿地陪着赫舍里皇后。

清初以来,一直强调汉化,其中也包括丧制。

但是在此之前,所有帝王皇族都是按照女真习俗,进行火葬。

而赫舍里皇后,是一个实行土葬的人。

我想,康熙要把赫舍里放在乾清宫,大概也是想要在赫舍里皇后下葬前,再看几眼他的皇后吧。

有一次,朝鲜使臣来访,康熙正在赫舍里的梓宫前面悼念,久久不愿离去,朝鲜使臣只能干等,回国后就写了实录:「清皇玄烨不恤国事诶……每往哭沙河宫殡后之所」。

这样的康熙,爱得近乎荒唐。

——

没有赫舍里的岁月里,康熙把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他们儿子胤礽身上。

康熙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能够得到他亲自指点的寥寥无几。

可胤礽,不仅有康熙的亲自指点,还有康熙的日常教养。

别的皇子,一个月能看到康熙一眼,都是罕见的,而康熙对胤礽,几乎是又当妈又当爹。

更过分的是,因为对赫舍里的愧疚,对赫舍里的爱,胤礽刚满周岁就被册立为了太子。

这一制度,也是违背努尔哈赤留下的“贤者居之”的原则。

——

只可惜,赫舍里皇后聪慧、温婉,康熙也是雄才伟略,他们的孩子胤礽却偏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长大后的胤礽,成为肆无忌惮搞贪腐、搞党派的带头人物。

甚至,他还背着康熙和后妃乱来。

这一切都伤透了康熙的心。

对于胤礽,康熙在爱与国祚之间挣扎。

让胤礽当储君,大清危矣;废了胤礽的储君之位,康熙心中愧对赫舍里。

最终,胤礽两度当太子,又两度被废,康熙的理智战胜了感情。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康熙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心里最温柔的一面。

当然,这种温柔,他只对赫舍里一个人。

——

在赫舍里之后,康熙没有再认真地选过皇后。

第二任皇后是遏必隆之女,她当初与赫舍里同时嫁给康熙,康熙念在情分上封她为后。

但这个皇后,运气不好,仅仅当上皇后几个月就去世了。

第三任皇后是后来的佟佳皇贵妃,也是雍正的养母,康熙封她为后,是希望病重的她得到了喜封之后,能活得长久一些。

结果,这第三任皇后被册封不到一天,又匆匆离世。

此后,康熙的后宫再也没有过皇后。

或许,自从赫舍里皇后死后,对于康熙来说,谁当皇后,有没有皇后差别并不大。

只要有几个能管理后宫的妃嫔也就足够了,比如后期的德妃。

——

那么,问题来了。

康熙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赫舍里皇后呢?

我翻看了赫舍里和康熙相处的经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她是患难与共的皇后。

古语有云,糟糠之妻不下堂,核心的意思在于“感恩与陪伴”。

曾经的妻子,陪伴丈夫度过了最艰难、最辛苦的岁月,所以在发达后,丈夫应当常怀恩爱之心,铭记当初的患难与共。

而赫舍里和康熙在一起的近10年,正是康熙最艰难的岁月。

他们婚姻的开端,是为了铲除鳌拜。

因为赫舍里的加入,索尼一家正式成为了康熙的助力,尽心尽力帮着他铲除鳌拜。

在外,赫舍里的母家疯狂出力,在内,赫舍里又为康熙安顿好内容,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在朝堂上受阻时,赫舍里又能从政治的角度,宽慰康熙、为康熙解读局势。

正是在索尼和赫舍里一家的帮助下,康熙才能擒获鳌拜,真正地掌权亲政。

对于康熙来说,赫舍里就是她患难与共的女人。

这就相当于,你娶了一个老婆,老婆娘家冒着生命危险,举全家之力为你拼事业,而老婆自己一边做好你的后勤工作,一边安抚好你的情绪。

这样的女人,早就已经在气质和格局上取胜了,根本让你无法忘怀。

第二,她是大度且称职的皇后。

赫舍里活着的时候,康熙后宫出生了近10个孩子,其中只有两个孩子是赫舍里生的,其余的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妃嫔。

那会的康熙和赫舍里,年纪不大,初尝人事,应该是最“不懂事”的时候。

可是,在最“不懂事”的年纪,赫舍里并没有争风吃醋,还能好生照料后宫姐妹,陪伴康熙最孝敬的祖母,营造一种和乐的氛围。

我想,后来的很多年里,康熙后宫妃嫔再多,也基本没有出现争风吃醋的荒唐模样,大概就是赫舍里活着时带好了风气吧。

可能,就连孝庄也没有想到,她当初为了拉拢索尼娶回来的皇后,会这么贤惠。

而这样称职、贤惠、大度的皇后,正是那个时期的康熙最需要的。

第三,她在康熙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样子。

女人,有更年期的门槛,因为岁月,也因为激素,更因为丈夫的态度。

但是,赫舍里的人生,停留在了最好的时光里。

她去世时,年仅20岁,有康熙的爱,有孝庄的喜欢,也刚开始享受相对稳定的朝堂。

就在康熙感觉,人生进入了完美阶段时,赫舍里突然去世。

这就好像音乐停在了高潮、小说停在了最精彩之处,一切戛然而止。

我想,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大起大落。

而这样的遗憾,在康熙漫长的人生中,酿酒成了最难忘的回忆。

——

赫舍里和康熙的爱,源自少年夫妻的相知,患难夫妻的相守。

如果一定要问,为何赫舍里只陪了康熙10年,为何却能让康熙一生难忘,我认为,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应该非常贴切:

“和你一起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忘不掉。”

爱,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康熙,你会爱上如赫舍里皇后一样的女人吗?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1665年,11岁康熙大婚,新婚夜,他飞奔逃出婚房大哭:新娘太丑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