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记之一:清官海瑞

1587年阳历11月13日,明万历十五年,时已74岁高龄的海瑞,在南京都察院 右都御史 任上病逝。海瑞辞世前,其清廉耿介的声誉早已名冠中华。

其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据记载,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而朝廷给予恤典也可谓是备极哀荣、实至而名归,赠太子太保 ,谥忠介。

对于死后的殊荣,身为自幼饱读圣贤之书的帝制时代的官僚而言,也算是瞑目了。

在生前,海瑞是否已料到自己死后哀荣备致,已无从推考,不过熟知历史典故的海瑞,当然知道清廉之极的高官历来会被后代正史所记,列名臣传中,为世楷模,这可能就是海瑞对自己的期许。

海瑞死后,生前颇受争议的为人行事、为政举措已无关宏旨,沉落烟云,彰显的则是他的清廉和直言敢谏、不畏权贵的风骨。

作为腐朽帝制官场罕见的清廉高官,与宋代包拯一起,跻身青天之列,号称“海青天”。身为游患官场二十余年,位至二品大员的高官,死后留下余财甚至不够殓葬之资,清贫至此,足证廉洁之至。

不过,时间已又过了400多年,政权鼎革已历三代,告别帝制时代也已逾百年。官员清廉难得,依旧是一难解的老问题,于是历史演义,演义历史,旧的、新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加诸海瑞身上,甚至成为政治风潮。

海瑞,自号“刚峰”,其为人处事恰与自己名号相符,这是海瑞自我期许的结果。

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志在辅佐君主,治国安民,从自律开始。海瑞幼习圣贤之道,还践行不离,无论高祖皇帝所定的官俸微薄如此,已无法应付实际开支,对于海瑞来说,这也不能成为圣贤子弟沾污名节的理由。

严于律己,则严于量人。对于官场同僚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海瑞是怒目而视,同僚则是侧目而对。以道德治国,是我国历来的传统。王化之地,民德归厚,则天下自然安定。

对于圣人弟子,万民表率的官员而言,自当廉洁奉公,大公无私,这是海瑞甘受清贫,严于律己,严于量人的坚实理由。反之,官员存私心,万民争私欲,则势必天下大乱。

而现实是,嘉靖皇帝一意仙修,已二十余年不上朝,官场则是因循腐败、刁民的争利好欲,民风浇漓、乱象环生,强烈的危机现实更加刺激了海瑞。有着济世安民传统的儒家官员,不能坐视社稷危亡、百姓涂炭的现实而不顾,达济天下的圣人教诲不时在耳,以刚猛自诩的海瑞不惜开罪同僚、士绅、甚至触怒君父的极端姿态来力挽狂澜。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上《治安疏》,直接抨击嘉靖帝御宇四十余年,是尸位素餐,应对大明王朝的乱象负总责。极端的姿态,孤胆的举动,终成为清流领袖为朝野所瞩目。海瑞死谏的当年,嘉靖皇帝驾崩,新皇帝隆庆皇帝继位。

已成为清廉与直言敢谏象征的海瑞,被立即从诏狱中释放,作为新朝气象的标志,海瑞被委任为应天巡抚,负实际抚民安邦的重责。

海瑞终于能一展自己抱负,澄清环宇。其治官,被誉为不畏权贵,不过事情本身却无人去深究,只要反对的是权贵就足见其铮铮风骨。

其治贪,主张严判震慑贪腐。甚至不顾高祖皇帝颁布的《大诰》早已废止不用的事实,不去分析重刑有无实际效果,力主恢复皇明祖训,以剥皮萱草,树立衙门大堂,警示继任官员,当然海瑞的理由是难以公开反驳、质疑的,就是祖宗成例。

重刑治贪,道义上是无比正确的,舆论上又是绝对支持。其治民,以保护弱势群体为原则,而不顾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海瑞甚至以此自认干练,诉讼官司十有六、七可立断。

抑制豪强,是古来的传统,是平均地权思维的正当举措,其正当性到目前都没有被根本性质疑过。土地兼并,以农为本的社会,是造成贫富日益不均的根源,历来为国家治理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改革之时,是限制买卖,在革命之时,是均分土地。而海瑞的主张更为彻底、复古,即恢复上古时代的井田制。海瑞的抑制政策,甚至造成借户不敢还贷,佃户不敢交租的局面。面对同僚的指责,乡绅的抱怨,海瑞是坦然的,自己大公无私,立意又本不在个案公正与否,而是立制回复到三代的安定、淳朴的社会。

终于,海瑞还是被大明官场所排斥,以后海瑞职位随着朝局的变化而多有变化,但一直安排在清流言官的位置上至离世。海瑞是愤愤不平的,是困惑不解的,他曾经公开指责满朝公卿都是妇人小儿,只知道安保禄位,而他自己则是舍身取义,大公无私。不见容于官场,更添了海瑞青天的形象,古来正直清廉的大臣历来如此结局。

1644年,离海瑞辞世57年后,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首都被闯王攻破,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殉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历史人物记之一:清官海瑞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