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编者按: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抗战·民族记忆”专栏,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一件件珍贵文物,追忆中华儿女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2019年清明,江苏淮安刘老庄烈士陵园的82棵青松,郁郁葱葱。70多岁的李爱云站在纪念碑前轻声念叨,“哥哥们,我又来看你们了。”
这已经是李爱云守护在这里的第50个年头。李爱云是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指导员李云鹏的妹妹,除了李云鹏她还有81位“哥哥”长眠于此。
八十二勇士: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从李爱云的徐州老家驱车200多公里,就到了淮安刘老庄乡。70多年前的一场战斗,让这个普通的乡村从此和82名新四军战士紧密相连,也让年仅20岁的李爱云在这里一住就是50年。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扫荡”。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名勇士与多于自己20倍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
新四军臂章
3月18日子夜,敌军主力1600余人,携带100多门大小火炮,向刘老庄方向进犯。4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向营长请示:掩护地方机关和群众转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全连82人借助村前交通沟英勇抗敌,为地方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赢得难得的12小时,自己却陷入日伪军的重重包围。
“战士们饭未吃一口,水未喝一滴。”李爱云回忆说,“直至天黑,最后子弹打光了,还剩20来个人,就准备拼刺刀。这时候我哥哥号召大家,把机密文件烧毁,甚至连吃饭的小瓷碗都砸碎,不让鬼子得到一件胜利品,准备和鬼子进行肉搏。”
最激烈的时刻,李云鹏挥动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紧随白思才冲了上去。在一片气壮河山的喊杀声中,4连官兵与敌人开展白刃格斗: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坏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肉搏……全连苦战至黄昏,与敌人拼杀到最后一刻,全部壮烈牺牲。
只向前不后退——连续击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400多人。包括指导员、炊事员在内的82将士,与多于自己20倍的敌人殊死肉搏、浴血奋战——靠的是什么?
“战士们有比钢铁更坚强的意志——拼剩最后一口气,也要与敌人厮杀到底。”多年以后,时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团长胡炳云回忆道,“这种不畏强暴、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最终能够战胜敌人的法宝,也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英雄丰碑:永不消逝的番号
2014年3月,在“刘老庄连”战斗过的地方,农民们发现了一杆被折弯的步枪,见证了当年战斗的惨烈。
“掩埋烈士的时候,最后发现是84具遗体。肉搏到最后,战士们和敌人抱在一起,分不开了。”李爱云回忆说,“他们有的和鬼子扭打在一起,有的嘴里含着鬼子的半边耳朵,有的拽着鬼子的头发,面目皆非根本就分不出谁是谁。82个人,没有一个投降,也没有一个生还。”
黄克诚将军题词“军人模范、民族光荣”
壮士捐躯的消息传到了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那里。将军痛佩之余,以3师党委名义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
一个英雄的番号就这样诞生。
刘老庄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其过程之艰险、对抗之激烈、搏击之惨烈却极为罕见。82烈士所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决死风范极大地鼓舞了敌后的抗日军民。
朱德盛赞这支新四军连队是“人民军队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评价“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在刘老庄乡,为82烈士修建了陵园和一座几十米高的烈士纪念碑。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之所以被称为抗日“铁军”,正是因为有成百上千支“刘老庄连”这样的钢铁连队。从1937年到1945年,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与敌军作战3万次,毙伤俘47万多人,有效抗击敌人50万人,为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四军因此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八年抗战全军牺牲将士8万余人,其中担任团职以上将领就有350多人。
新四军3师7旅司令部、政治部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的锦旗
刘老庄战斗结束后,在烈士壮举的感召下,又有当地主动参军的82名青年,被重新编入4连,组建了新的“刘老庄连”。
从那以后的70多年里,无论这支连队到了哪儿,总会有人从江苏淮安刘老庄乡,一路追随到“刘老庄连”参军入伍。这种简单而永恒的坚守,使“刘老庄连”的精神血脉得以代代相传。
李彩慧,刘老庄人。2009年,应征入伍,成为济南军区叶挺独立团“刘老庄连”的一名新兵,也是刘老庄乡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士兵。
“当时日寇从淮阴县城过来扫荡的时候,我爷爷奶奶跟着群众一起转移了。如果没有82名勇士,就没有我的父母、祖父母们,也就没有我们。”李彩慧接受采访时说,“那一年当兵出来的时候,大家听说我到‘刘老庄连’,男女老少敲锣打鼓为我送行,乡亲们始终记得这份恩情。”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建立新中国……今天,“刘老庄连”的一代代接班人,把82烈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使命,浸透在忠诚和热血之中——不辱使命,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浴火重生:让烈士不再无名
“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这是李云鹏在1941年7月4日,写给父母的绝笔信。这封最后的家书被李爱云珍藏至今,寄托着她对烈士们一份特殊的怀念。
李云鹏的最后一封家书
“大哥牺牲后一直不知道具体埋在哪里,想去看看都找不到。1963年的一天,我们全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一篇‘纪念刘老庄战斗胜利20周年’的播报,才知道大哥牺牲的准确地点和时间。”李爱云对当时的印象非常深刻。
“听到这个消息后,父亲很激动,急切地就出发了。几经辗转后,找到刘老庄烈士陵园。那是父子分别25后的第一次‘重逢’。父亲抱着墓碑,哭着说不出话……从那以后,大哥牺牲那天,父亲都去刘老庄看哥哥。”
李爱云第一次与父亲到刘老庄祭扫哥哥
1967年3月18日,李云鹏与战友牺牲的24年后,李爱云第一次跟着父亲来刘老庄乡。亲眼看到乡亲们戴着白花,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哥墓地祭奠扫墓。父亲告诉说,“老百姓把你哥哥当亲人待。”这一幕给李爱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后,20刚出头的李爱云放弃了参军、读大学等组织上的照顾,主动申请到淮阴插队,守护者哥哥的英灵。送别那天,父亲交代,“大哥的战友也是你哥哥,到了刘老庄后要常去看他们。”以后,每年清明和刘老庄连烈士牺牲日,她都会去扫墓祭奠,这一扫就是50年。
刘老庄战斗后,当地人民政府修建的82烈士陵园
“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标……”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只留下了17位烈士的名字,还有65位是无名英雄——他们是谁?家在哪里?几十年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李爱云心头。
2011年,在李爱云的协助推动下,当地开展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主题寻访活动。大半年的时间里,寻访组沿着“刘老庄连”当年部队战斗的路线,行程15000余公里,拜访了330多位新四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和党史专家,查阅各地革命烈士英录等近百万字资料,寻找到40多位疑似“刘老庄连”烈士的珍贵线索。
“宋迎春、刘守业、蒯德山、袁培臣、张立伦、胡志法、靳宪珠、翁兆法、任国监”——经专家研究辨析,最终确定这9位是“刘老庄连”82烈士成员。2011年末,9位烈士的名字被重新镌刻在纪念碑上。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2014年9月1日,“刘老庄连”82烈士集体入选,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9月3日,“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支英雄连队被历史载入史册和被人民永远铭记。
“抗日救亡动刀枪,战斗在淮阴的刘老庄,82位英雄汉,抗击千余敌人小东洋。为人民战斗,为祖国解放,光荣的刘老庄连,万古千秋美名传。”这首《“刘老庄连”连歌》今天还在军营传唱。
从1938年到2020年,“刘老庄连”的前身——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组建至今,正好82年!今年8月,又一批来自刘老庄乡的青年应征入伍,加入这支钢铁连队,将以忠诚和热血继写着“刘老庄连”浴血荣光的英雄篇章。
有阳光的日子里,只要身体允许,李爱云总会到烈士陵园里看看。82棵青松,郁郁葱葱。除了祭奠英灵,遇到参观的人群,她还会主动为他们讲述“刘老庄连”82烈士的故事。“想让更多人知道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这是她对“哥哥们”最深切的怀念。
风吹过青松,漱漱作响,仿佛也在述说这段英雄壮歌……(本栏目统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肖羽丨海报:成都市纪委监委网站 周玲 四川省都江堰市纪委监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抗战·民族记忆⑧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最后一刻的钢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