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在中国剧坛上的历史地位
卫立业
说到中国的“戏剧之最”,出生于山西临猗县关原头村的关公后裔、 “著作郎”关汉卿,称得上是位”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中国戏剧始于元曲。在元曲鼎盛的十三世纪,关汉卿独领风骚,于众多元曲作家中,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元曲四大家”之首。这不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年代最早,对元杂剧有开创之功,而且作品最多,造诣很高。因而,受到元、明、清等历代戏剧人士的极力推崇。 现存元人著述中最早涉及关汉卿的是贯云石的《阳春白雪序》,该序对关氏散曲风格作了归纳,称之为“造语娇娇,适如少美临杯,使人不忍对殢(意为滞留)。”指出了关汉卿一部分言情散曲的艺术特征。
元人对关汉卿创作最全面的评价是周德清。周作为一名音韵学家兼曲学家,在当时曲坛的地位和影响是人所公认的,被称为“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之音也。”他在其《中原音韵自序》中对元曲成就是这样评价的:“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这里所说的“乐府”,既包括散曲,更包括杂剧,是对元曲的全面评价;“之盛”,谈的是“自缙绅(指官宦)及闾阎(指平民)歌咏者众”;“之难”,则引述了《西厢记》杂剧中的“六字三韵”:忽听一声,猛惊是也;唯“之备”一项,提出“关、郑、白、马”一说,分别将元曲主要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而关汉卿则被周氏明白无误地置于元代曲坛执牛耳的地位。说明关汉卿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与《中原音韵》同时稍后的钟嗣成《录鬼簿》是戏曲史上又一部权威性著作,也是人们考定关汉卿在元代曲坛地位的另一个重要依据。钟氏在《录鬼簿》中认定,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并从其他角度透露了关汉卿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这方面如人们经常提到的高文秀、沈和甫的情况。高乃北方东平人,创作丰富但早夭,称为“小汉卿”。沈为南力杭州人,“天性风流,兼明音律”,创南北合套曲“极为工巧”,故称为“蛮子汉卿”。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关汉卿几乎和‘戏曲’这个名称成为同义字了”。名望之高,可以想见。钟氏这样处理,虽然未作评价而评价自见,其谨慎和客观是无言自明的。
除《中原音韵》和《录鬼簿》而外,元人其他著述也不同程度地传达了关汉卿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元末人陶宗仪《南村辍耕条》一书记载了关汉卿和另一曲家王和卿之间嘲谑的逸事,称关为“高才风流人”。另一元人熊自得在其历史著作《析津志》关汉卿小传中,对关作了如下的评价:“生而倜傥(亦作“俶傥”,卓然豪爽,洒脱不拘)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这“一时之冠”四个字,形象地道出了关汉卿在当时的名望和地位。 杨维桢是元代后期著名的诗文作家,他除了在《元宫词》中称关汉卿为“大金优谏”(指人才业优异,有操行)外,还在其《周月湖今乐府序》一文中对关氏散曲风格作了描述,称其“以今乐府鸣”(以散曲出名),为“奇巧”一派之代表人物。 关汉卿在元代曲坛上独领风骚的地位,不但在当时被人们所公认,到明、清时代,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也并未销声匿迹。明初曲家贾仲明,可以算作是尊关思潮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他在其为关汉卿撰写的【凌波仙】吊词中,对关氏的成就与地位是这样评价的:“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太)惯熟。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如此高的评价,和前述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中对关的评语前后辉映,相得益彰。
明代士大夫中推尊关汉卿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嘉靖时人韩邦奇,他在为其弟邦靖死后作传中竟发出这样的慨叹:“世安有司马迁(欲其作传)、关汉卿(欲以作记)之笔乎!能为吾写吾弟、痛吾弟之情,吾当以此身终世报之。”邦奇为亡弟作传,将关汉卿和士大夫心目中赫赫有名的太史公并提,这在戏曲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明代曲家著述中,推崇关汉卿及其成就的还有胡侍、蒋一葵、孟称舜、刘楫、诸葛元声、徐庆卿、顾简等人,其中尤以孟称舜最具影响力。孟在所编《古今名剧合选》中,对关汉卿的评价是:“汉卿如繁弦促调,风雨骤集,读之觉音韵泠冷(形容声音清越),不离耳上,所以称为大家。”又云:“俗语韵语,彻头彻尾,说得快性尽情,此汉卿不可及处。”孟在这里使用了“不可及”的概念,并形象地称其如“繁弦促调,风雨骤集”“彻头彻尾,快性尽情”,可见推崇之高。作为明后期的戏曲名家,孟在这里同样表现了过人的识见。
清人对关汉卿的研究,沿袭了前人的说法。纪昀、永瑢等人在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时,提到元曲作家时,仍将关汉卿列为首位:“自五代至宋,诗降而为词;自宋至元,词降而为曲,文人学士,往往以是擅长。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德辉、宫大用之类,皆借以知名于世。” 康熙时人张汉为明代程明善《啸余谱》重校本作序中,有段话更值得注意:“灵均(屈原字)之为声也,以骚;子长(司马迁字)之为声也,以赋;少陵(杜甫字)之为声也,以诗……追骚、赋、诗一变而为乐府,而关汉卿之流作焉。”明代韩邦奇将关汉卿与司马迁并提,这里,张汉又将关汉卿和屈原、杜甫等人并提,较之明人更进了一步。
生于晚清的王国维、吴梅、王季烈,在此时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吴梅、王季烈主要是从曲学的角度进行关汉卿的研究,不但将关、白、马、郑四家称为“北曲之泰斗”,而且毫不犹豫地将关列为“元人第一”。王国维更多地是把精力放在戏曲史角度来研究关剧的。他在《录曲余谈》一书中认为应像“意大利人之视唐旦(但丁)、英人之视狭斯不尔(莎士比亚)、德人之视格代(歌德)”那样来看待中国戏曲大作。在其毕生最后一部戏曲史专著《宋元戏曲考》中,他对关汉卿的成就做出了总结性的评价: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国维对关汉卿的研究,既具备了中国曲学的实证传统,又带有西方近代哲学、美学的逻辑思辩特点,在中国戏曲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作者系临猗县政协原副主席) 摄影:宋高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关汉卿在中国剧坛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