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给他改名字的胶东地雷战英雄民兵-“爆破大王”于化虎

都说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出时势,这话真的不假,在抗日战争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敬仰。据统计,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0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600余件,涌现出县以上英雄模范500多名,其中胶东民兵英雄10名,胶东民兵模范99名,胶东爆破大王11名。可见,海阳是名副其实的雷乡,下面要介绍的就是“爆破大王”于化虎、“地雷大王”赵守福、女中豪杰孙玉敏和民兵英雄纪中胜的英雄事迹。

于化虎(1913年6月-2004年7月),男,山东省海阳县赵疃乡文山后村人。1940年3月参加革命,曾任胶东子弟兵团一营营长等职。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获得钢枪奖五次。1942年10月14日被胶东行署、胶东军区授予“爆破英雄”称号;1943年7月1日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4年5月又被授予胶东民兵“爆破大王”称号;1950年9月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

2004年7月20日,全国民兵英雄、“爆破大王”于化虎在他的家乡与世长辞。说起于化虎,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可是,要是说起电影《地雷战》,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谈起《地雷战》,剧中的主人公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的形象会立刻映入人们的脑海。

其实,于化虎和赵守福正是赵虎的艺术素材来源。尽管于化虎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仍印在我们的脑海;他的壮举,仍浮现在我们眼前。

1.“进生”化虎

于化虎出生在海阳县赵疃乡文山后村,原名于进生,化虎这个名字是一代名将许世友给他改的。

那是1943年7月1日,为了庆祝党的生日,也为了纪念卢沟桥事变六周年,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战场泊西沙河召开英模大会,于进生应邀参加。大会刚一结束,许世友司令员就健步走下讲台,朗声问道:“于进生呢?于进生在哪里?”于进生跑步来到许世友司令员跟前,“报告司令员,我在这儿!”许世友司令员笑着挥起拳头,照准于进生的胸脯就是一拳:“记者都告诉我了,怎么,听说一只雷吃掉两对半敌人还嫌少,胃口不小啊!”于进生嘿嘿一笑。

许世友司令员提到的事就发生在前几天。那一天,鬼子一个中队来抢粮,走在前面的尖兵班闯进了地雷圈。骄横的敌人哪曾想到脚下会埋有民兵准备的地雷呢!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响,一个铁家伙吃掉两对半敌人,好几条腿嗖嗖腾了空……

许世友紧紧握着于进生的两只手说:“进生啊,北海军区出了个林化龙。你呢,我给你改名叫于化虎,怎样?”

“谢谢司令员!”于进生满脸绯红,“啪”的一个标准的军礼。

“咚!”许世友司令员又捶了他一下,然后指着于化虎,转向在场的人们,满脸带笑,声若洪钟:“同志们,北海出了一条龙,东海又有了一只虎。中国人民就是龙,就是虎!龙挟雨,虎生风,龙腾虎跃,暴风骤雨,这就是东洋小鬼子的大灾大难!”

2.东海一只虎

许世友为于进生改名,并不是兴之所至、信口随便说说,而是有一定根据的。1941年秋到1942年上半年,于化虎的地雷战就开始崭露头角,他用土制地雷将日军炸得胆战心惊,谈“虎”色变。文山后四面环山,只在西南墨石棚和障子山的夹缝中有一个山口,沿河道通向赵疃和行村。于化虎多次在这里埋下地雷,回回都开花。有一回,招远县(今招远市)武委会送来一颗25斤重的大地雷,上写“活雷化虎”四个字。于化虎提着地雷,埋在墨石棚石堆里。不过半个小时,300多名敌人就不请自来,要从这里经过。结果“活雷化虎”开花,11名敌人顿时命丧黄泉。从此,“活雷化虎”的威名传遍胶东。从此,鬼子把这个山口叫做“老虎嘴”。当时,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进了老虎嘴,有来没有回,不是地下躺,就是天上飞。”

为了对付于化虎的土地雷,日军组织了地雷探索队,发现地雷就用绑着铁钩的长杆拉,拉响几个之后,日军高兴得手舞足蹈。不想,几天后,日军拉出一个屎尿罐子,大叫“晦气”,上前猛踹了一脚,却踏响了于化虎埋下的连环雷,17个日军一下子报了销。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日军改用小铁锹起雷。于化虎将计就计,搞了个真假挨雷,顶上为假,底下为真。日军挖出假雷后,真雷随即爆炸。后来,日军变“聪明”了,挖雷的圈开得大大的,坑挖得深深的,然后剪断真假相连的引火弦。但好景不长,于化虎和爆炸队员们又试制成功了土定时雷。一天,日军地雷探索队挖出四个定时雷带回炮楼。结果,没过多久,定时雷炸了窝,七个日军被“活雷化虎”的新产品送回了老家。

“土八路”能造定时雷,日军不肯相信这是真的,怀疑于化虎请来了地雷专家。明查暗访,一顿忙活,查来查去,毫无结果。日军气急败坏,到处悬赏要抓于化虎。日军要抓于化虎,于化虎的“虎气”更加抖擞,频频率领民兵展开地雷战。日军防不胜防,叫苦不迭。于是,日军紧急行动,在疑有地雷的地方用石灰画圈圈,在疑有雷群的地方写上“雷田”两个字。这一来,左一个圈、右一个圈,有些地方圈连圈。日军出动时,为了躲避圈圈,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脖子伸得长长的,腿儿抬得高高的,落地放得轻轻的,远远看去,鬼子们就像是在表演“东洋体操”。因此于化虎他们就疑生疑,在日军画图的地方之外,另外画圈,并在圈与圈之间,埋上雷。所以日军的“东洋体操”表演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黔驴技穷之后,日军从青岛调来了工兵和探雷器。于化虎和他的队员们又成功地制成了胶皮雷、头发丝雷、梅花雷等等,几个回合下来,把青岛的日军工兵和探雷器也一同送上了天。

3.“虎”入狼窝

日军屡屡败阵,简直被民兵们的地雷吓破了胆。到1944年春天,他们竟然不敢轻易迈出炮楼一步,整日龟缩在据点里。既然敌人不出来,他们就主动送雷上门。县、区武委会指示于化虎率爆炸队寻机潜入敌人据点内部进行爆炸。

于化虎当时率领的爆炸队,是从各村抽调的爆炸能手组成的,住在离行村据点3里的泊子村。他们接受这个任务后,整天地雷不离身,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战机。但是日军防守十分严密,单独住在行村的西寺,据点四面是两人多高的围墙,外设三道铁丝网,外面还有一道壕沟。不要说是老百姓,就是伪军也不能随便进出。怎么才能进去呢?于化虎他们一连盯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手机会。

于化虎他们着急,据点里的日军也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日夜不得安宁,于是便向青岛的日军总部求援。青岛的日军先向莱阳的穴坊派出300名日军,准备秘密移兵行村。于化虎他们任务还没有完成,听说敌人又要增兵,心里更加焦急。

一天深夜,天阴沉沉的。日军炮楼里的灯光如鬼火时隐时现,加上日军偶尔放上一两声凄厉的壮胆枪,越发增添了炮楼的阴森和恐怖。于化虎和侦察员老王带着四颗25斤重的大地雷,还在野外侦察敌情,伺机进入敌人的据点。

“今天看来又白等了!”老王有些丧气地说。

“别灰心嘛!我看会有机会的!走,我们到西面瞧瞧。”说着,于化虎带着老王向行村西面摸去。

他们走到行村西面几里外的地方,隐隐约约听到一种奇怪的声响。

“有情况!什么声音?”于化虎精神一振,小声嘀咕道。说着,两人迅速隐藏到路边的水沟里查看。

“咕咚、咕咚……”由远至近,声音越来越大。于化虎和小王看见黑暗中四匹高大的战马向着行村方向而来。那马蹄不知钉着什么还是包着什么东西,马跑起来发出的声音既轻又小。

“我们跟过去看看!”老王耐不住性子了。

“慢着!”于化虎按住了刚想起身的老王。话音刚落,只见那四匹马又返回来,向西跑去。“这是探路的!”

于化虎心想,可能是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这4个前哨兵后面肯定是大部队。于是对老王说道:“我想跟着鬼子进炮楼!”

“不行!不行!这样太危险。”老王连连摇头。

“好不容易盼来这个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于化虎一边脱衣服,一边说道。

“那好,要去咱们一块去。”老王也开始脱衣服。

“多一个人,多一个目标。你就在外面等我。”于化虎命令道。说完,他在身边的泥塘一滚,成了泥人。随后往两条裤腿各装进一个地雷套在脖子上,手里拎着两个地雷,又用老王的皮带把八颗手榴弹捆在腰里,挂一把刺刀和一把小镢头。然后对老王说:“我进去如果地雷响过我不出来,就是报销了,你给上级说一声。”

正说着,西面大路上过来一大队日军。敌人的人马刚过完,于化虎“嗖”地爬起来,他光着脚,身负百斤地雷,尾随在敌人队伍的后面。敌人快走他快赶,敌人慢走他慢跟,始终同敌人的队伍保持着不大不小的距离。来到西寺,他三步两步靠上去,紧贴在敌人队尾,借着微弱的灯光,于化虎斜眼瞅了瞅门口的哨兵,只见日军哨兵挺胸鼓肚,眼睛朝上,活像个拴马桩。日军哨兵做梦也不曾想到“土八路”于化虎会如此大胆,敢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进炮楼。趁敌人进门拥挤的机会,于化虎顺利地混进了据点。

随着一声口令,日军停立在操场上,于化虎借机闪身钻进了厕所。敌人的厕所是用木板隔开的,分一个格一个格的小门。不久,日军队伍解散了,日本兵一个个向厕所涌来。于化虎在里面用力挣着小门,敌人往外挣,他便装出用力大便声,几次都混过去了。危急时刻,于化虎手扯一根雷弦,做好了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准备……不过,日军没有发现于化虎!十几分钟后,厕所静了下来。于化虎轻手蹑足摸到操场,卧在地上,拔出刺刀和小镢头轻轻地掘着,凭着娴熟的埋雷技术,半个时辰一组子母雷已全部埋好。随后,于化虎攀上墙头,把绳子绑在墙垛上,身轻如燕一滑到底,剪断了三道铁丝网,安全回到老王身边。

于化虎回去一宿没睡,吃了碗面汤,第二天拂晓,他和老王还有参谋长杨兆龙到据点北面观望。9点来钟,日军集合出操。不一会儿,只听到“轰、轰、轰!”操场上霎时泛起滚滚黑烟…

烟散后,于化虎他们亲眼看到敌人把16具尸体抬到门东,又把21个重伤的敌人抬到门西,扑灭他们身上的火,抬走四个活的。轻伤者无数。

不几日,出于对于化虎地雷战的惊惧,炮楼里的日军竞一个不剩全部逃到青岛。

4.巧救婴儿

1945年5月上旬,青岛日军总部纠集了日伪军3000余人,分南北两路,重新占据了海阳盆子山区。

一天清晨,村妇孙言竹刚生下孩子不久,村头突然响起凄厉的枪声和地雷被踏响的爆炸声。

“鬼子来了!赶快撤到北山!”民兵们一边大声喊着,一边照顾老人小孩撤走。孙言竹听到民兵的喊声,支撑起虚弱的身子跌跌撞撞地奔向北山。

“天哪!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呢?”孙言竹在北山上看着村子陷入一片火海,这才想起丢掉了孩子。为了救出孙嫂的孩子,民兵于振兴和年逾六旬的赵锡匠下山,不幸被日军捉住押着去踏雷。

鬼子的兽行令于化虎义愤填膺,他愤怒地抓起一根柴棍折成了两截,走到孙言竹面前说:“孙嫂,你放心,只要有我于化虎,孩子就有救。”

夜半时分,于化虎带着几个队员围着村子观察敌情,摸清了敌人的岗哨规律,一个救孩子的战斗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

第二天夜半,于化虎带领民兵下山,干净利落地摸掉了伪军岗哨。民兵们全部换上了敌伪军服。此时已是凌晨l点15分,离日军放流动哨的时间只有45分钟。

于化虎下令:“一排在村头放哨;二、三排进村埋雷;四排掩护。我带两个民兵找孙嫂的孩子,听到猫头鹰叫三声,立即撤离。”

部署完毕,于化虎直插村北孙言竹家。屋子里黑洞洞的。布置好警戒,于化虎先到西间,摸了半天,炕上没有孩子,于是他转身进了东间,发现炕沿上露着八只脚。原来,这里躺着四个伪军。于化虎灵机一动,大模大样地喊道:“别给我挺尸啦,起来站岗去!”“别乱拉茶壶盖儿。老子现在升保爹了,看孩子呢。”一名伪军不满地应道。

“孩子在哪?”于化虎的声音有些急促。

“这儿搂着哪。太君有令,明天就要拿她去活捉于化虎。”伪军全然没有发现丝毫异样。

“太君要我来看看孩子是死是活,给我!”于化虎凑近了。伪军睡意正浓,斜着身子把孩子递过去,倒头又打起呼噜来。

于化虎把耳朵贴在孩子鼻子上,一听孩子呼吸均匀,睡得正香。他解开衣襟,把孩子贴在胸脯上捆扎停当,大吼一声:

“起来!我就是于化虎。”

“啊!”四个伪军睡意顿消,触电一般唰地爬起来,哆哆嗦嗦直喊饶命。于化虎发出轻蔑一笑,押着伪军,发出了撤离的信号。随即,放哨的、埋雷的民兵一个不少地陆续回到集结地。

“同志们,给鬼子几颗手榴弹,该送他们回老家了!”于化虎说完轻轻拍着怀里的孩子,大踏步朝北山走去。

于化虎同志简介:

山东海阳人。1914年出生,1941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入党。曾任海阳县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创造绊雷、梅花雷等布雷方法,培训了一千多名民兵,他本人先后炸死敌人一百七十一名,并创一雷杀伤七个敌人的纪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于化虎身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在地雷战中创造出连环雷、子母雷、包袱雷等多种地雷及战术,组织民兵用地雷和土枪、土。于化虎先后4次负伤。到抗战胜利为止,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仅3个地区就有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手达1400多人。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王”称号,评为“胶东民兵英雄”。1950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许世友给他改名字的胶东地雷战英雄民兵-“爆破大王”于化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