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文为拙作长篇传记式历史小说《前秦风云》第二部「华夏君王」第三章「新君气象」第七节。在此刊发暂将章号与第一部「氐族少年」顺接】
【导读】
◇上节内容回顾:作为恢复和弘扬华夏文化的又一个举措,358年六月苻坚前往河东汾阴祠后土,礼毕他率领大臣顺道游览黄河龙门。舟行大河之上,他令弟弟苻融诵读昔日汉武帝祠后土时所作的《秋风辞》。观赏龙门时,他发出了“美哉,山河之固”的感叹,黄门侍郎权翼则乘机向他进言“在德不在险”,得到他的认同。
◆本节内容简介:隐居会稽东山的谢安,与王羲之等好友前往海滨游玩,途中接到长兄谢奕死于豫州刺史任上的消息,同时获知弟弟谢万已受命接任豫州刺史,一时悲喜交集。谢奕的一对儿女谢道韫和谢玄,此时跟谢安夫妇一道生活,接受叔叔良好的教育。两个孩子失去父亲后的表现,让谢安感觉心血没有白费,同时引发他的思考。
★故事发生时间:358年八月。地点:会稽郡东山(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东山湖地带)。
距离兰亭集会过去了五年时间,已近不惑之年的谢安,依然在会稽剡溪的东山过着优哉游哉的隐居生活。这里有山有水,群山连绵,溪水逶迤,东山兀立于众峰之间,曲径上山,居高俯瞰,烟海渺然,天水相连,怡人心境。
几天前,谢安的好友王羲之、孙绰、支遁等人又来到东山,邀他一道去海边游玩。一行人坐船顺曹娥江而下,入钱塘,观大潮,继而泛舟大海。那天风高浪急,真到了沧海横流、扁舟一叶的时候,众人未免惊恐,唯有谢安吟啸自若,做了一回真名士。返回的途中,大家都夸奖谢安的从容淡定。要让这些当今大名士心悦诚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谢安因此颇为惬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途经山阴县城时,谢安收到了县衙派人送过来的两件驿传,一件来自谯城,一件来自吴兴(郡治在今浙江湖州市地带)。他首先打开来自谯城的这一件,看后脸色大变:他的大哥、豫州刺史谢奕,已经病逝于谯城!刚才他还被大家称道羡慕,顷刻间变成了众人同情的对象。他再也无法淡定了,泪如涌泉,点点滴到纸上。
看见谢家出了大变故,自己又帮不上忙,孙绰等人在将谢安安慰了一番后,便匆匆告辞散去。王羲之则选择留下来,与挚友一道度过失去亲人最悲催的时刻。
在永和十一年的春天,也就是兰亭集会过去两年,王羲之称病弃官,举家迁至剡县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地带)定居。此处与东山一水相连,他和谢安可以经常相聚。
“安石,还有一件,你不看看吗?”王羲之提醒说。
“从吴兴来的,当为万石约我一道奔丧。”谢安说完,将尚未启封的那一件递给了王羲之。他的弟弟谢万现任吴兴太守。
这是近两年谢安第二次接到家人的凶讯。去年,他的堂兄谢尚被加授豫、冀、幽、并四州都督,但因病未赴任,朝廷旋即改授卫将军,加散骑常侍,不久便病逝于历阳,终年五十岁。
谢尚是谢安伯父的儿子,担任豫州刺史时间长达十二年。他不仅是让陈郡谢氏擢升为江左一流世家的关键性人物,而且还成为朝廷用来制衡上游桓温的一枚重要棋子。
在东晋立国之初,陈郡谢氏的门第并不算高。因谢尚的父亲谢鲲善玄谈而跻身“江左八达”,谢氏才开始引人注目。谢鲲之女、谢尚的胞姊谢真石嫁给了褚裒,她的女儿褚蒜子后来成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是当今皇帝司马聃的母亲。有了这层姻亲关系,加上自身的能力,谢尚得以执掌豫州,成为一方实力派。谢安的父亲谢裒虽然也做到了太常、吏部尚书,但对家族成长的贡献比不上他的兄长。谢尚无子,他去世后,晋廷让谢安的长兄谢奕继任豫州刺史,出镇谯城。谁知谢奕在任仅一年,就跟着谢尚去了。
“万石已被朝廷任命为豫州刺史!”将驿传打开看完,王羲之告诉谢安。
“哦。”谢安意识到这件驿传的分量,赶紧拿回来细看。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尽管谢安已经在看,先睹为快的王羲之还是忍不住地接着介绍:“万石在信中说,朝廷中枢原本打算由桓云出任豫州刺史,后来王仆射仗义执言,才改由他来接任。”他提到的王仆射,是王导的堂侄王彪之,去年底开始担任尚书左仆射。
“这么做,他们就不怕惹恼元子么?”谢安自言自语。桓云是桓温的弟弟。
“苟利国家,不计祸福,这正是王仆射的可贵之处!他说的在理:桓云的兄长居大江上游,已割去天下之半;将兵权集于一门,不利国之根本。你打算何时启程呢?”
“稍作准备,不日动身!”
“安石,你我之间说话向来开诚布公,不加修饰。荆、扬之争已成我朝的一个痼疾,这些年若非仁祖居中协调,大江上下之间尚不知又要闹出何种变故来。当初桓元子收复洛阳,曾力荐由仁祖都督司州诸军事,镇守故都。仁祖一来确实身体不好,二来想必也看破了元子的用心,没有就任。毕竟豫州对朝廷和仁祖,都太重要。令兄继任豫州尚不足一年,竟也撒手而去,令人痛惜。如今轮到了万石,你说他该如何应对呢?”
“我此刻肝肠寸断,心乱如麻,想不了那么多。”
“此去,你务必要替万石好好筹划一下。除了豫州刺史一职,朝廷还任命他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
谢安听后点了点头。
回到东山,王羲之也辞别谢安,回金庭去了。
获知夫家长兄病逝的噩耗,谢安的夫人刘氏也不免伤心落泪。送走王羲之,他们夫妻二人相顾无言,沉浸在莫大的哀痛之中。
有顷,刘夫人安慰丈夫说:“人的寿数看来都为天定,我家兄长只活了三十六岁。你要节哀自重。好在朝廷已让万石接任豫州,二位兄长的在天之灵若有知,也就可以放心了。”她是大名士刘惔的妹妹,谢奕的辞世让她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兄长。
刘夫人不知晓,她的丈夫此时最放心不下的,正是刚做上方镇的弟弟谢万。谢安能领会王羲之提醒自己的那一番话意,好友显然在担心,谢万能否担起豫州刺史的重任。
谢安和王羲之虽然隐居山野,但他们对朝廷的现状,尤其是各种弊政,都看得很清楚。
偏居江左以来,在奉行划江而守的基本方略上,东晋朝廷与方镇权臣的利益是一致的。毕竟船沉了,对谁都没有好处。为了贯彻这一方略,东晋在江淮、江汉之间布防,构筑缓冲地带,以确保长江这道最后防线万无一失。然而要命的是,长江上下游之间,总是出现相争相斗的格局,造成了很大的内耗。位居上游的方镇权臣,往往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和雄厚的实力,有意压迫下游,从中谋取自家的门户利益。如此一来,位于缓冲地带的侨置豫州,除了需要担负遏止北方胡族南下的任务,还要发挥牵制长江上游方镇的作用,因此必须交给可以放心的人。
朝廷再一次将豫州交付陈郡谢氏,体现了对谢氏家族的莫大信任。换位思考,有意染指豫州的桓温,在得而复失之后,极有可能迁怒于谢万这个绊脚石。一想到这里,谢安心里就为弟弟捏了一把汗。
“咦,令姜和幼度到哪里去了呢?”谢安想起了兄长谢奕的一双儿女。
“年少丧父,人之大悲。他们想必找个地方哀哭去了,暂且不要去管他们。”刘氏凄然应答。
谢安很重视对自家子弟的教育。兄弟们身在江湖,忙于世务,漂泊不定,而他有的是闲工夫,便将他们的子女接到东山来,代为管教。这其中包括长兄谢奕的儿子谢玄和女儿谢道韫,已经去世的次兄谢据的儿子谢朗。
在众多的子侄中,谢安尤其偏爱谢道韫和谢玄这对姐弟。道韫字令姜,是谢奕的长女,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这次出游,王羲之多次提到她,希望能将她许配给自己的次子王凝之。谢安未置可否。跟王羲之结亲,他和兄长都会乐观其成,只不过在王羲之的次子凝之、五子徽之之间,究竟该选择谁,他颇费踌躇,迟迟拿不定主意。他内心里更欣赏徽之的才华和随性,觉得凝之相比之下则显得平庸了一些。
与徽之和道韫有关的二个趣闻,让谢安认为他们更般配。
先说徽之。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突降大雪,徽之一觉醒来发现门外已是一片皎洁,兴致大发,独自饮酒,吟诵起曹操《苦寒行》中“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的诗句,又想到了父亲的好友画家戴逵所作的《渔翁图》。戴逵也住在剡县,他连夜坐船前往戴家。天明时分来到戴家门口,他却没有进去,而是原路返回。他的这个举动让大家觉得有些好奇,有人问他为何要如此这般,他笑笑说:“我本趁一时之兴而去,兴致过去就返回,不一定非得见到人家啊!”戴逵得知此事,深有感触地说:“徽之不囿于礼,独钟于情,可做我的知心朋友!”二人从此结为忘年之交。
再来说道韫。也是在那个下雪天,谢安带着子侄们观赏雪景,他让孩子们即兴物喻飘雪。侄子谢朗抢先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道韫对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家都觉得还是道韫的比喻更为精妙。
谢安从中看出这两个孩子都有着超人一等的灵性,有心撮合他们。无奈王羲之提出的人选却是凝之。
放心不下两个孩子,谢安出门寻找,很快在一个僻静处发现了他们。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两个孩子并非躲起来哭泣,而是并肩坐在一起说话。
姐姐谢道韫正在责备弟弟谢玄:“你怎么还是不长进呢?是俗事太多让你分心,还是天分不行?一个男人却偏要佩带什么紫罗香囊!阿叔上回跟你下棋,提出要将你的香囊作为筹码,赢到手便将它烧掉。他这么做,分明是不赞成你携带此种物件,可又怕伤及你的自尊,才故意绕个弯子,你却依然故我!如今父亲已经不在,你就该支撑门户。这样下去,怎能让父亲在地底下安息呢?”说完,她哽咽了。
年方十六岁的谢玄用幡然悔悟的口气回答:“阿姐的话,我一定铭记在心!自今日起,不再玩物丧志,好好上进,将来光大门户!”
“这才是我的好兄弟!”
听了两个孩子的对话,谢安鼻子里面一阵发酸,又感到心头一热,觉得自己这几年花在子弟身上的心血没有白费。
确如侄女谢道韫所言,谢安在教育孩子时讲究方式方法,从不居高临下,注重循循诱导,避免生硬强求。
一个炎热的夏天,谢玄光着膀子仰躺着,当叔叔谢安突然出现在面前时,他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脚跑出屋外,穿上衣服和鞋子后再返回。谢安半开玩笑地对侄儿说:“你这样子,可谓前倨而后恭呢。”
谢家老二谢据曾干过上房熏老鼠的事情,有人故意在他儿子谢朗跟前透露,说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干。谢朗觉得好玩,在家中多次提及这件事。知道侄儿不明底细,谢安淡然提醒说:“这是在讥刺我二哥呢,还说当年我也参加了。”谢朗听后十分懊悔,闭门思过,居然整整一月不曾出门。
谢安自己乐于高卧东山,却并不希望子侄步他的后尘。有一次他询问孩子们:“你们一旦出去做事情,如何才算做得比较好呢?”当时其他人都未做出回复,只有谢玄答道:“就好比芝兰玉树,让它生于庭阶吧!”这个回答令谢安十分惊喜。侄儿分明是借用孔子说的“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这句话,来暗喻谢家子孙当藏而不露,既积极进取,又不求非分。小小少年,能有如此识度,未来不可估量!
刘夫人也乐意跟孩子们打成一片。有段时间谢安曾萌生纳妾的念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几个鬼机灵的孩子故意跑到刘夫人跟前,诵读和谈论《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又以蝈蝈嘶鸣求偶为喻,试图替叔叔疏通关节。刘夫人也很有趣,她故作不知地询问:“这诗是谁写的呢?”孩子们笑着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周公呀!”她这才将脸一沉,说道:“周公是男人,才写出这些东西来;倘若周姥作诗,就不会有这样的句子了!”其乐融融,可见一斑。
两个早早失去父爱的孩子,能够如此自强自立,谢安一时悲喜交集。他不想惊扰这对姐弟,打算悄然离开,却发现妻子站在身后,正用炽热的目光注视着他。
回屋的路上,谢安告诉妻子,料理完兄长的丧事,他要在弟弟谢万那里住上一阵。
“这些年你从未离开这里,怎么突然想到了出山呢?”刘夫人有些纳闷地询问。
“也没什么,去看看万石。”
“你的心事,我知晓。去吧。令姜刚才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她一个少女都有这般识度,你一个大丈夫不更应如此吗?”
“嗯,现在看来,恐怕是免不了。”谢安瓮声瓮气地答道。
刘夫人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上节:权翼进言,“在德不在险”
下节:庙小妖风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前秦风云:17、新君气象︳第七节:谢安的家风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