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之陶渊明

跨越千载,初识陶渊明,是在少年时期,小学课本的必背古诗词里面,犹记得语文老师说:“今天的作业背诵《归园田居》,明天上课检查,背不下来的罚抄十遍。”然后大家赶紧摇头晃脑的大声诵读起来。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就是写陶渊明的传记。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生于官宦世家,太祖父做过大司马,爷爷和爸爸都做过县令,但是陶渊明的父亲死的比较早,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家道中落,可谓少年贫苦。但贫苦的家庭环境,养成了他爱好田园生活,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又有着超脱世俗的境界。像我们所熟知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能表达出寄情山水田源,也有对于菊花的钟爱。

陶渊明的品格特质和文学作品,都是与自然同化的。他的《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无不体现这一点。陶渊明对于诗歌史起到传承和发扬的作用,他继承了晋代以前的诗歌特征,通过结合自然同化的再创造,自成一家,被后世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个性鲜明的陶渊明

说起陶渊明的个性,我们所知的便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同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视察。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非常瞧不起,但因为身在体系中,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作为个性鲜明的陶渊明听完之后,瞬间炸了,叔可忍婶婶不能忍。他高呼一声:“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然后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这篇《归去来兮辞》,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巅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晓堃也要强调一点,陶渊明的诗不是号召大家都别当官了,而是号召大家能够体会到生活原本的美好。

中国的泰戈尔

也有人称陶渊明是中国的泰戈尔。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称为自然派。例如收录在泰戈尔《飞鸟集》里《生如夏花》的选句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陶渊明笔下的乌托邦《桃花源记》选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些诗的特点大多寄情山水自然之景,清新靓丽却又耐人寻味。

陶渊明影响的诗人

我们前面说到的《桃花源记》就是他是把自然和诗意融汇在一体的,从而构筑出理想中的乌托邦世界。受他影响的诗人也比较多,例如说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山村生活,将隙明月的光亮透过松针缝隙,石上流动的清泉,竹林,莲叶,渔船等景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短短几行字能够带给我们一幅恬静唯美的山水画卷。

最后总结陶渊明的诗,最核心的评价是他写诗所体现出来的真性情,也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触景生情,由感而发,撰写成流传千古的美文,让我们能够从他的字里行间,找寻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这种生活也同样被很多人所向往,这也是陶渊明能够为后世所尊崇,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生活,你向往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向往的生活之陶渊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