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郑板桥的《板桥自叙》,才发现他是个,真实又有趣的老头

看了郑板桥的《板桥自叙》,觉得这老头太可爱,活得真实,说话也真实,他连自己“喜欢男人”这种事也能在自叙中侃侃而谈,谁能不说他真实?

看他说这些的时候,那种“我就是喜欢,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样子,清晰的映在脑海里,这不就是一个孩子耍无奈时才会干的事吗?

这样真实又有趣的老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重新认识郑板桥

读《板桥自叙》前,对他的感觉是,有知识、刻板固执、不懂得变通,一本正经的教书先生,读《板桥自叙》后,真的是震慑我的三观,没想到他就是一个傻傻地、脾气不好、性格古怪、活得真实坦率,喜欢书画的老头子。

说他傻,是因为净说大实话。

他在《板桥自叙》中说: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喜欢山水谁都能理解,这里的“余桃口齿,椒风弄儿”都是一种“喜欢男人”的说法。

“余桃口齿”的说法来自于《韩非子 说难》,当时的卫国国王卫灵公特别喜欢一个叫弥子瑕的美男子,有一次,弥子瑕和卫灵公在果园中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很香很甜的桃子,就把剩下的一半留给卫灵公,卫灵公不仅不嫌弃还津津有味的吃起来,还说:”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所以就有“余桃口齿”代指好男风的说法,连这么隐私的事也会说出来,看他是不是太真实了,有的人害怕别人知道,藏都不知道往哪藏,他就“傻傻”的写到自己的自传里了。

脾气不好,也是他自己说的。

他曾经在朋友的画上题字写到: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把自己说成是不可理喻又古怪的人,休息不好就要骂人,你向他要画的时候他不给你画,你不要的时候他反而偏要给你画。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性格真的很难相处,但和这种性格坦率的人一旦成为朋友,他就会掏心掏肺的对你,情谊很真。

这么古怪有趣的人,怪不得他的书法绘画也能给人另一种趣味。

一辈子活得真实又坦率。

他在《板桥自叙》中说:

“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

他能坦率的说自己虽然有特殊喜好,但因为自己又老又丑,所以很多人因为钱才接近他。但喜欢归喜欢,不会让他们干扰自己的政事,有点皇家“后宫不得干政”的意思,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忘了做官的职责,没有耽误为老百姓做事。

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板桥郑”,是这样一个人,惊讶的同时又感觉很亲切,这么有个性的人可能很多,但能活得这么个性的实在是太少见。大多数人在社会中学会戴上面具,隐藏自己的本性,因为“真实的自己”暴露太多,对自己是一种威胁,还可能成为职场或商场中的攻击性“武器”。

我们不敢活出自己的本性,学着把自己的“个性”磨平,不敢用全部的真心对别人,虽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同时也说明我们不够强大。

郑板桥身上的“傻、真、怪”,对于今天人习惯伪装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

名副其实的“怪人”

他的身上看不到圆滑、善于隐藏的“处世技巧”,有的却是毫不沾边的像个孩子一样为人纯真,更让人佩服的是,他把这种纯真保留下来,不管是在官场还是辞官后的生活中。

辞官后,他以卖画为生,虽然卖画赚钱过生活,却不会为了名声或赚钱去讨好谁。

“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鳝、复堂相友善。”

他的书画很受一些达官贵人和文人的喜欢,但他不会为了名声去迎合他们,只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处。

他非常讨厌假装风雅的暴发户,所以当那些有钱的盐商买他的画时,不管出多高的价,他理都不会理。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怪人,是怎么在官场“混”了10多年的,也许是他知道百姓疾苦,实打实的为百姓做事,是百姓心中的“郑青天”,所以上级才能让他在官场“活”那么久。

他不管别人是什么身份,看不惯都会批评,所以很多人憎恶他,告诉周围的人不能和他来往。

“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这个怪老头真是泥沙流中的一股“怪流”,脾气不好,喜欢骂人,看顺眼的怎样都喜欢,看不顺眼的怎么看都觉得碍眼,活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

“怪人”写的“怪”书法

人“怪”写的书法也很“怪”,所以才会把他划入“扬州八怪”。

他自创了一种,像乱石铺街道一样的书体,叫做“六分半书”。

郑板桥从小跟着当老师的爸爸学习,临摹古代名家书法,能写的一模一样,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苦恼的是,没有人很欣赏他的字,直到有一天,他和老婆在院子里乘凉,用手在腿上写字,写着写着就写到老婆身上去了,他老婆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的时候,郑板桥想到老婆说的话,突然开悟,每个人有自己的身体,也有自己的字体,我为什么老是要学别人的字,而不写自己的字呢?

从那之后,他吸取其他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在“汉八分”中融入楷书、行书和草书,独自创造了一种书法体,就是“六分半书”。

因为“六分半书”是把隶书和其他书法融合在一起的书体,单个字看上去稍微有点扁,一般是左低右高的样子,然后把这样大小、长短、方圆、肥瘦不一样的字,像乱石铺街一样,错落有致的穿插在一起。

这种书体,一眼看上去散乱没有规律,但整体非常有节奏感,每个字就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单纯天真。

用画画的方法写字,也把字“画”在画中。

用画兰和竹的方法写书法,让书法有画的意境,把字写在画中的墙壁上、石头上、兰竹间、藤叶间,让墙壁石头有了纹理和立体感,也让画中有了字,字也巧妙的融在画中。通过这种字画融合的方法,不仅不会破坏画的布局,还让整幅画显得更有意境。

他把书法与绘画很巧妙的合在一起,画中既有题字,字又是画中的一部分。

清代文学家蒋士铨说“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生动的说出了郑板桥“六分半书”的特点。

画家徐悲鸿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在后世人眼中,他的书画和他的人一样,有“真气、真意和真趣”,做人善良、坦率正直又有趣。

郑板桥“怪”后淳朴的一生

一生只喜欢画兰竹石。

郑板桥从小家里贫穷,他知道农民的辛苦和不易,做官的时候给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官场黑暗,但他不向各种黑暗势力低头。

就像他一辈子只喜欢画兰竹石一样,他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在他的眼里,兰草有香气,竹子有节气,石头有骨气,兰竹石就代表着正直无私、坚韧不拔的高洁品性,所以他一生画的最多的就是兰竹石。

蒋勋说“有个性的人才会被人喜欢”。

《板桥自叙》里,给大家呈现的就是一个真实个性的郑板桥,表面上看上去他脾气不好,爱骂人,性格古怪,但他“古怪”的背后却是难得的真实,虽然做了很多年的官,却把这种坦率正直的个性保留下来,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

很多人喜欢他的纯真,不就是对自己不能纯真活着的一种弥补吗?

这份孩子般的纯真,在现代真的是太少了,能这样活着的人也值得我们尊重。

我是@美迹文化,喜欢我的内容,就关注我,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看了郑板桥的《板桥自叙》,才发现他是个,真实又有趣的老头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