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给日本人的秦始皇传记,71岁陈舜臣的寻根之路

电视剧《大秦赋》最近大热,主要演得就是秦始皇从出生到统一天下的故事,其中张鲁一饰演的秦始皇饱受诟病。为什么呢?

观众想看到的,是那个促成“六王毕,四海一”的千古帝王,而不是一个柔弱的年轻秦王。可能从头打到尾,才符合观众的口味。

但想要真正理解秦始皇,就必须去理解他的成长经历,可以认为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吧,也对之后的六国统一有更深的参考意义。

如果觉得电视剧太乏味,可以看看陈舜臣的这本《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他从秦国在春秋战国大乱中的崛起,写到始皇帝少年时期的遭遇,再到之后的统一华夏,直至秦帝国覆灭,是不可多得的半历史半小说类作品,这也是他在71岁高龄时献给自己的礼物。

陈舜臣的寻根之路

陈舜臣,被称为日本人中最了解中国历史的学者。他的同窗好友,也是专注日本历史的大作家司马辽太郎,也认为“能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这并没有夸大其词,因为陈舜臣从根本上就是中国人,也只有中国人才能读懂中国历史。

20世纪初,台湾人陈通在日本商社任职,跟随的妻子在日本神户产下了小陈舜臣,就这样他自动获得了日本国籍,也因此,他在长大之后总是面临一个难题:自己的根在哪里?中国还是日本?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他最先接触福尔摩斯,并在推理领域深耕,直到大学二年级,他开始接触鲁迅和郁达夫,加之“七七事变”之后,中日关系水深火热,这更加激发了他的求根之情。

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他因国籍问题,终于回到中国台湾,并在此任教,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长期在文学之海中浸润,他对于国恨家仇却并不在意。这也是他能够冷静为日本人讲述中国历史的原因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时,他返回日本,并再次获得了日本国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寻根之路终结。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他在中国近代、三国、辽国等多个时期,不遗余力地探究着中国历史,著有完整的《中国的历史》《中国五千年》等作品。他直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订正”日本人对中国历史的误解。

而直到71岁高龄,此时他饱受病痛折磨,但却笔耕不辍,写下单独地《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这本身就是对寻根之路的总结: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离家再远,也丢不掉那颗中国心。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从书名便可以知道很多信息:第一,这是一本秦始皇的人物传记;第二,大秦帝国地崛起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陈舜臣写历史小说的时候,一方面借鉴史书,如《史记》《三国志》等,另一方面会到现场去考究,在历史人物的故地之上感受厚重的人文气息,也会在文物出土考据中汲取能量。

所以,即使这本书成书于1995年,也并不会与现有的历史认知产生很大偏差。

况且,一开始这本书是写给日本读者的,所以大部分地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都比较浅显,也更加通俗易懂。对想要了解始皇本尊的读者来说,可谓是福音。

书中最让人惊讶的莫过于,陈舜臣认为,始皇帝一统天下对后世的影响,在于中国不像欧洲各国一样分割成很多个小国,始终追求统一,而这种观念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

“六国毕,四海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不仅便利了商业活动和军事活动,也在饱经战乱的七国人心中,点燃了和平的希望。

尽管书中大部分史实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但经过陈舜臣的演绎,秦始皇从懵懂的少年,到雄心勃勃的中年,再到求仙问道的晚年,栩栩如生,也解释了《史记》中未曾表露的始皇帝本心。

在《后记》中,他这样写道:“从古至今,与秦始皇相似的人何其多。”“两千多年过去了,人类似乎还囿于同一方天地之间。”

在71岁高龄,独独为秦始皇出一单行本,可见陈舜臣在寻根之路上,是有倾向性的。

但这也意味着他寻根之路的终结:不再囿于同一方天地间,才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觉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一本写给日本人的秦始皇传记,71岁陈舜臣的寻根之路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