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述志令》看曹操其人其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因猜疑而杀了吕伯奢一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名言。这一情节,使曹操奸诈多疑,阴险恶毒的性格特点深入人心。这是罗贯中对曹操的黑化和丑化。据史书记载,曹操确实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吕伯奢外出留得一命),是因为吕的儿子们谋划劫取曹操,曹操才杀了他们。《魏书》是这么说的: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可见,民间对曹操这一“奸雄”“汉贼”的认识是有失公允的,今天我们透过曹操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文章《述志令》(也叫《让县自明本志令》),或许可以窥见一个更真实的曹操。

《述志令》写于曹操56岁,时年,天下三分局势已定。曹操手握兵权,位极宰相,朝野攻击他图谋篡位,自己集团内部拥汉派也猜忌他,所以他写下这篇文章,自叙经历,历数战绩,都围绕着“作为臣子,辅佐汉帝”的中心,一再表明自己不甘平庸但也只想封个“征西侯”,现在做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了极点,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愿望,哪里还有更大的野心呢?以此剖白自己对汉的忠诚。

文中曹操写到:“设使国家无有孤,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这不免有自夸之嫌,但却也是事实。镇压黄巾军,平定董卓叛乱,都有曹操的功劳;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大败袁绍,诛杀袁绍的两个儿子,使袁绍势力被剿灭,更离不开曹操的运筹帷幄。或许目的并不是那么纯正,但确实反映了曹操作为军事家的才能。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可能有人看到我势力强大,又天性不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神不宁。这里曹操写了写此文的目的。

然而“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廷,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识时务者为俊杰,必要时敢于舍弃既得利益,可见曹操确实气度不凡。

通篇语言恳切,虽有美化标榜之意,但不乏真诚坦率。可以看出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智慧,能进能退,懂得收敛,藏起锋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从《述志令》看曹操其人其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