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春秋│ 三国时期的“航海王”——孙权

中国船级社 中国船级社CCS 今天

三国时期,东临大海的曹魏和孙吴政权,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开展近海和远洋的军事和外交航海。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后,吴蜀重修旧好,孙权随即把目光瞄向了曹魏的后方——辽东公孙渊政权,大规模的官方航海随即展开。

(图源:网络)

东吴嘉禾元年(232年)三月,孙权派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浮舟百艘循海北上,至辽东半岛南端的沓津(今辽宁大连)登陆,受到公孙渊的隆重接待。

当年十月,公孙渊遣使东吴。次年三月,孙权又趁送辽东使臣回国之便,派万人船队前往辽东,企图威逼利诱使辽东完全臣服。不料,公孙渊迫于曹魏压力,又觉得东吴“弱不足凭证”,因此当东吴船队登陆后突发袭击。幸免于难的使臣逃到高句骊(今朝鲜北部,辽宁西部的一部分),竟然说动高句骊王来东吴称臣,真可谓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经此,东吴意外地与高句骊建立了航海交往关系。后公孙渊为曹魏所破。虽然孙权与曹魏争夺辽东失败,但其与高句骊建立的海上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开辟了从长江口抵辽东往朝鲜的航路,显示了其在北方海区的航海能力。

(图源:网络)

在东南沿海,吴国更是以“舟楫为舆马”(意思是乘船好像坐车骑马一样),造就了一时航海之盛。据史料记载,孙吴政权新建不久就有船舰5000余艘,吴在永宁(今浙江温州市)、横阳(今浙江平阳县)、温麻(今福建连江县)等处都设有“船屯”以发展造船业,并在建安设了管理造船的官员——典船校尉。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士兵。由此,三国时期的东吴也成为我国历史上航海最发达的地区。东吴组织的几次大规模航海,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最多达三万多人。船队先后到达了辽东、海南、中国台湾以及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图源:网络)

据此亦可窥见彼时东吴与南洋航海贸易之兴盛。而孙权也成为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航海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碧海春秋│ 三国时期的“航海王”——孙权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