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叛乱的三方当中,尉迟迥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杨坚认为,只要消灭了尉迟迥,那两方就不足为虑了。因此,杨坚兵分三路,派出著名老将韦孝宽,率主力大军去讨伐尉迟迥。另外,派了两名将军分别去对付益州的王谦和郧州的司马消难。
《隋书》记载,韦孝宽逃脱了尉迟迥的追杀,在河阳住了下来,等待朝廷的命令。果然,时间不长,朝廷的命令就下达了,任命他为统兵元帅,率军讨伐尉迟迥,紧接着,关中兵马就源源不断地开来。朝廷还给韦孝宽派来三个有名的大将,分别是宇文忻、梁士彦和崔弘度。
手里有了精兵强将,韦孝宽信心十足,打算一举扫平尉迟迥。不料,在这关键时刻,韦孝宽却因为年老体衰,生起病来。
消息传到朝廷,杨坚忧心忡忡,如果韦孝宽一病不起,他可是很难再找到能与尉迟迥抗衡的人了。杨坚没有办法,只好连夜派去最好的医生,为韦孝宽治病。所幸韦孝宽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没有再加重,杨坚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料,更糟糕的消息传来。据前线密报,宇文忻、梁士彦、崔弘度这三个领兵大将,都与尉迟迥有交情,而且有传闻说,他们接受了尉迟迥的贿赂,很可能会临阵倒戈。
杨坚大吃一惊,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马上与心腹刘昉、郑译商量。刘昉、郑译一听,也大惊失色,齐声说:“这可不得了,赶快换人吧”。杨坚人慌无智,决定重新物色将军,去替换那三个大将。
杨坚想换将之事,被李德林知道了,他感到不妙,立即去见杨坚,说:“丞相,此事万万不可!临阵换将,历来是兵家大忌;受贿的传闻,难辩真假,传扬开来,必会动摇军心;再说,尉迟迥一生领兵,与许多将领都有关系,您能保证新换的人,就一定忠诚可靠吗?”
李德林一席话,把杨坚点醒了,忙问该怎么办?李德林说:“韦将军是难得的帅才,对朝廷又很忠心,只要他身体没事,就足可以掌控局面了。您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一名心腹去做监军,既能作为耳目,又能帮助韦将军。”
杨坚一听,恍然大悟,连忙向李德林施礼致谢,十分感激地说:“如果不是先生提醒,我几乎铸成大错。”
杨坚决定,不换将军了,而派心腹去做监军。杨坚首先去找刘昉,打算让他担当此任。刘昉一听,脸都吓白了,急忙说:“我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更不会打仗,我怕担负不起这个重任,坏了您的大事。”
杨坚又去找郑译。郑译犹豫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说:“我是很愿意帮助您的,可是,我家中有八十岁的老母亲,圣人说,父母在,不远行,我怕落个不孝的名声。”
杨坚本来拿刘昉、郑译作为心腹,遇有大事都与他们商量,可在这危急时刻,他俩都当了缩头乌龟,这让杨坚很是失望。杨坚也认识到,这两个家伙,出点鬼主意、搞个阴谋诡计还行,但却并没有真本事,关键时候指望不上。从此以后,杨坚就逐渐疏远了他们。后来,郑译到地方上当了刺史,五十二岁病死。刘昉却心怀不满,参与谋反,事败被杀。
杨坚又想让崔仲方前去监军。崔仲方的父亲当时在相州老家,他怕父亲被尉迟迥所害,不敢答应。正在杨坚左右为难的时候,有一个人主动请缨,这人名叫高颎。高颎原是杨坚岳父独孤信的家奴,对独孤信忠心耿耿,与杨坚关系也很密切,此时在丞相府做个小官吏。
高颎对杨坚说:“我愿意供丞相驱使,不怕有灭族之灾。”杨坚很受感动,于是派他去做监军。高颎精明强干,计谋丰富,在平叛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后来逐步升迁,并带兵平定江南,成为隋朝的栋梁之臣。
尉迟迥起兵之后,命儿子尉迟惇率军十万,向西进军,企图攻击长安。尉迟惇领兵经过十多天行军,到达武德,在沁水东岸驻扎下来。韦孝宽病情有所好转,也挥师东进,到达沁水西岸,与尉迟军队隔河对峙。
两军对峙了一段时间,韦孝宽决心过河攻击敌军,令高颎在沁水上架设木桥。尉迟惇为了阻止隋军过河,心生一计,令人在上游点燃木排,顺流而下,想要烧毁木桥。谁知高颎早有防备,在木桥附近筑起了土坝,阻挡住了木排。尉迟惇火烧木桥的计策失败了。
尉迟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沿河东岸摆下二十多里长的军阵,做好战斗准备,见隋军即将过河,便令军队稍微后退,腾出地方,打算乘隋军过河的时候,突然杀出,半渡而击之,一举将隋军击溃。
韦孝宽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对付尉迟惇这后生绰绰有余。他首先命勇将宇文忻率一支精锐骑兵,旋风般地冲过木桥,直插敌阵,左突右冲,把敌阵搅得大乱,然后,大军鸣鼓齐进,迅速通过木桥,根本没有给尉迟惇半渡而击的机会。
隋军过河以后,韦孝宽立即命令烧毁木桥,自断了后路。隋军士兵见了,只得拼死向前,人人奋勇杀敌。而尉迟惇士兵见隋军大队人马过河杀来,顿时慌了手脚,只得硬着头皮迎战。两军混战在一起,只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宇文忻、梁士彦、崔弘度三位隋军大将,并没有临阵倒戈,反而身先士卒,带头拼杀,勇不可挡。战况十分激烈,战至最后,尉迟惇军队大败,纷纷向东逃窜。韦孝宽不给敌军喘息之机,指挥大军,马不停蹄,一路追杀。尉迟惇军队兵败如山倒,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死伤惨重。朝廷大军一直追到了邺城。
尉迟迥没有想到,儿子会失败得这么快、这么惨,他恼羞成怒,亲自率领城中十三万兵马,在城南列阵迎敌。尉迟迥亲自披挂上阵,他虽然年老,但仍然威风凛凛,再加上处于生死关头,所以勇猛不减当年,手下将士受其影响,斗志也高昂起来。
两军摆开阵式,开展生死决战。只见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打得难分难解。当时两军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城中百姓感到好奇,纷纷出城观战。隋军刚经过一场大战,又长途追杀,渐渐有些不支,开始败退。在这危急时刻,隋军将领宇文忻出了一个损招,他命令手下士兵,一齐向观战的百姓射箭。百姓们惊慌乱窜,一下子冲散了尉迟迥的阵营,朝廷军队乘机反攻。
尉迟迥军队与百姓混在一起,兵力施展不开,只好拥挤着退入城中。韦孝宽见机会难得,急令将士冲进城去。尉迟迥士兵见隋军进了城,士气锐减,不少人扔掉武器,四散逃命去了。
在城内经过激战,叛军溃散了。尉迟迥身边,只剩下少数亲信,他且战且退,退到了北门城楼上边。隋军大将崔弘度指挥手下士兵,把城楼团团包围起来,然后,只身一人上了城楼。
尉迟迥见有人上来,急忙弯弓要射。崔弘度把头盔摘下来,喊了一声:“老将军,我是崔弘度啊!”原来,崔弘度与尉迟迥感情很好,他曾经是尉迟迥的部下,两人又有亲戚关系。尉迟迥看清楚是崔弘度,便把弓箭收了起来。
崔弘度来到尉迟迥面前,跪倒在地,热泪直流,悲怆地说:“老将军,我救不了您了,我不能因私情而废了国事。为了避免受辱,请您自行了断吧。”
尉迟迥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令身边几个亲信投降,自己拔剑自刎了。那几个亲信,却没有听从尉迟迥的命令,也一齐自杀,跟随老将军去了。尉迟迥的兄弟和儿子们,也都在战斗中阵亡。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只有六十八天时间。
韦孝宽强撑着病体,打赢了这场战争,回到京城以后,便一病不起,过了两个月,就与世长辞了。韦孝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杨坚力挽狂澜,立下大功,真是忠臣良将啊!
尉迟迥失败了,另外两个造反的司马消难和王谦顿时泄了气,军心动摇,不久全都失败。司马消难兵败后逃到了南陈,王谦则被杀死。声势浩大的三方叛乱,不到半年时间,就被平定了。
在平叛过程中,有许多将领立有功劳,其中有一位立大功者,与众不同,因为他自己觉得,他比韩信还厉害,此人就是有名的猛将宇文忻。请看下一集,宇文忻真厉害,看不起兵仙韩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51、姜是老的辣,杨坚靠老将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