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71、杨广下江南有多奢华,堪称空前绝后

隋炀帝下江南,是许多文学作品中浓墨重彩的重头戏,虽然有些渲染和夸张,但基本上符合事实。从正史记载来看,杨广巡游江南,其规模之庞大,行为之奢华,影响之恶劣,真的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隋书》记载,公元605年3月21日,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只过了九天,杨广就派大臣前往江南,采集树木,开始建造龙舟、楼船等数万艘大船,为下江南做准备。

杨广的效率是很高的,五个月之后,通济渠修好了,几万艘大船也造好了。八月十五日,隋炀帝带领大批人员,兴高采烈地巡游江都去了。江都,现在是扬州市的一个区,过去就是指扬州。隋炀帝这次游江都,排场和规模都大得吓人。

《隋书》记载说,杨广出动了大批军队,由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统领,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统领,旌旗蔽日,刀枪耀眼,这既是为了保卫皇帝安全,也是为了炫耀武力。皇后嫔妃、皇子公主、文武百官和各类人员全都随行,船只首尾相连,长达二百多里。

唐代有本《大业杂记》,对隋炀帝这次巡游记载得更为详细。记载说,杨广乘坐的龙舟,有十三米高、十五米宽、六十米长。龙舟分为四层,最上层是宫殿区,分为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第三层和第二层是办公区,有一百六十个房间;最底层是服务区,由侍卫、宦官、宫女和各类服务人员乘坐。

紧随龙舟的,是萧皇后乘坐的翔螭舟。翔螭舟与龙舟相比,层级、规格完全一样,只是比龙舟稍小一点。再往后,是专供嫔妃们乘坐的大船,有四十五艘。这样,皇帝、皇后、嫔妃乘坐的大船,共有四十七艘。这些船只,都按宫殿式设计,并且用金银珠宝装饰,插满了彩旗和羽毛,金碧辉煌,与宫殿没有两样。这是整个船队的第一等级。

在宫殿船后边的,是第二等级,统称为楼船级,共有五千多艘。楼船也分等级,皇子、公主、诸王和三品以上官员,乘坐的是五楼船;各国使节、高僧、道人和四品官员,乘坐四楼船和三楼船;五品以下的官员、眷属和其他人员,乘坐二楼船。

船队的第三等级,是数不清的运兵船和运输船。所以,船只首尾相连,长达二百多里。这些船载了多少人呢?史书没有记载,据学者保守估计,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这么庞大的船队,肯定无法同时启航,必须有先有后,这样,从第一条船下水,到最后一条船启动,总共用了五十多天的时间。

当时的船只,主要是靠纤夫拉着走,为此,专门征调粗壮有力的纤夫八万多人。其中,给龙舟拉纤的民夫,有一千零八十人,分三班倒,每班三百六十人。其他船的纤夫,也分三班,这样,能使船队昼夜不停地前进。这八万多纤夫,是为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船队拉纤的,至于那些运兵船、运输船,对不起,就由士兵们轮流拉纤了。给第一等级船队拉纤的民夫,一律身穿绵衣,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锦在浮动,尽显奢侈豪华。

船队行走途中,两岸还有大量的骑兵护卫,骑兵打出的旗帜,把田野都遮盖住了。这样水陆并进,人喊马叫,场面极其庞大、极其壮观。

船上的乘客、拉船的纤夫、护卫的骑兵加到一块,总共有几十万人。那么,这些人的物资保障怎么办呢?杨广下令,运河两岸五百里内的州县,负责提供饮食和其他所需物资,结果,千里之地的百姓全都遭了殃。当地官员慑于皇帝威严,不择手段地逼迫百姓,致使前来运送食物和其他物资的民众,每天都达十万人以上。食物吃不完,就地掩埋,造成了巨大浪费。

为了开挖大运河,老百姓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如今隋炀帝巡游江南,又浪费民力,耗费资财,而且搞得家家骚动、人人不安,那评价能好得了吗?所以,历代都把隋炀帝游江南作为他的一大罪状,就凭这一件事,隋炀帝昏君、暴君的帽子,就戴定了。

历史上巡视江南的皇帝不少,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下过江南,但比起隋炀帝来,就望尘莫及了。在巡游江南这方面,隋炀帝绝对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那么,隋炀帝摆了这么大的谱,真的只是为了重游故地、饱览江南美景吗?当然不完全是,而是另有用意,这从杨广到扬州以后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得出来。

隋炀帝经过一个多月的航程,到达了扬州。南方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排场,个个称奇。杨广到达扬州后,随即下发诏令,免除扬州百姓五年的税赋,扬州以外的免除三年,同时赦免罪犯,顿时江南万民欢腾。不久,杨广又下发诏令,优待南陈皇室宗亲,被流放边疆的陈氏子弟一律回京,有才能的授予官职。这样,陈氏宗亲也都感恩戴德。

隋炀帝除了拉拢江南民众和陈氏贵族之外,还极力讨好佛教界和道教界。杨广随身带了一大批高僧和有名的道人,这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立即与江南的宗教界建立了联系。杨广本身就是一个佛教徒,他镇守扬州的时候,曾拜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为师。如今,智者大师已经圆寂,杨广就把天台山上的一个名叫智璪的高僧,恭恭敬敬地请到了江都宫。杨广放下皇帝架子,毕恭毕敬地向智璪行弟子礼。对天台山的其他僧人,杨广也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根据佛教典籍《国清百录》记载,当时,天台山正好落成了一座寺院,这座寺院,杨广在任扬州总管的时候,还捐了不少钱。天台山的僧人便找到杨广,请他题写寺名。僧人很神秘地对杨广说:“从前有个很有神通的大师说过,等到南北统一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位大人物,帮助建立新寺,新寺一旦建成,国家就会进入河清海晏的局面。所以,新寺的名字,应该叫国清寺”。

杨广一听,非常高兴,当即泼墨挥毫,写下了“国清寺”三个大字。不管这个记载是不是真的,却能够反映出佛教界支持杨广的政治态度。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杨广的手迹早已不存在了,可是,国清寺至今仍然屹立在天台山上,它不仅是中国天台宗的祖庭,也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

当时,江南被隋朝武力统一已有十几年时间,但有不少南方士人看不起北方,认为北方被胡人统治多年,充满了胡气,只有南方,才是中原文明的正宗。杨广在扬州住了多年,自然了解人们的心态,为此,他在下江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杨广命朝中懂礼仪的大臣,按照中原礼仪,精心制作了皇帝、皇后、大臣们乘坐的车子、服装、用具,组建了威武雄壮的仪仗队。这些车辆、器具和服饰,既符合中原礼仪,体现了中原文化,又艳丽辉煌,光彩夺目。车辆、人马和仪仗队加起来,足有二十里长,声势浩大。杨广经常带着这些人马,在江南各地巡视。南方人见了,一个个目瞪口呆,纷纷议论说:“没想到隋朝这么富有,又懂得礼仪”。

由此可见,杨广巡视江南,并不完全是游山玩水,主要用意是安抚南方,炫耀国威,试图用文化征服人心。杨广在江南住了八个多月时间,做了很多工作,提高了江南人的政治地位。此后,江南比较稳定,隋末大乱的时候,江南造反的也不多,甚至杨广死了以后,有的江南人还为他尽忠殉死。

稳定南方,这是杨广的一大功绩。可是,杨广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人们只记住了他下江南时的奢华浪费,而忘记了他为稳定江南所做出的努力。许多文学作品只宣扬他奢侈的一面,而不提他到扬州后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不公平的。

杨广在安抚南方不久,又去巡视塞北。塞北与江南大不相同,寒风瑟瑟,满目荒凉,没有什么美景。那么,隋炀为什么还要去呢?请看下一集,为扬国威,杨广冒寒风巡视塞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71、杨广下江南有多奢华,堪称空前绝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