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孤独者——隋炀帝杨广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野 望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消魂。

这是隋炀帝杨广留给世人的两首诗,我初看的时候似曾相识又有点陌生,经过多次细细品味,发现了还有更显赫的两首诗,却感觉灵魂相似。

春江花月夜(张若曦)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意识和自我意识,物质和意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问题,虽然都是一知半解,从量子物理看到了哲学,似乎还要从哲学在看到神学,从一个我们认为的客观逐渐变成对于无限未知的了解,现实与意识间充满了联系,却也充满了疑惑,让多少智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迷茫,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且正确的答案,都是一种猜测。于是,从古到今的世间充满了各种猜测,有的是看到了却不知道,有的没有看到是没有想到的,有的没有看到更没有想到就是猜测的。我们的意识有时候是不能反映客观世界的,就连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猜测。而猜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普遍存在于世人对事物的看法来源中,多少人猜测了多少事,意识存在于臆想,看来是可怕的,却是真实存在的。

杨广,隋炀帝,隋朝第二个皇帝。《资治通鉴》:“美姿仪,少聪慧”,封于晋王,二十岁便平齐灭陈。隋文帝杨坚曾命相人给所有的儿子们看相,相人说晋王杨广贵不可言,言中之意自明。杨广善于征战,更善于掩藏对于美色美器的喜好,简约朴素、礼节谦卑,深得文帝、独孤皇后的喜爱。

“《隋书》:太子杨勇仁德、礼贤下士,而杨广则残暴不仁,至于夺得太子之位以前,杨广那种虚怀若谷、勤勉恭谨的样子全都是装出来给父亲隋文帝杨坚和母亲独孤皇后看的,以此来讨两人的欢心。而等到隋炀帝即位之后,马上原形毕露,荒淫无道、杀戮无度”。

历史在不同时期对于杨广、杨勇的不同表述,无法判断哪个是更客观可靠的,只是不同人的意识的反映,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对历史过多的较真,只是这种认真的追究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有何借鉴,从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可以看出,我们看到的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并不是真的存在,只是当初的人想让我们知道的而已,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意识对于现实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不是真实的客观反映。

《隋书》是唐朝初年编修的,参与编撰的都是上层官员,主编是以犯言直谏而闻名于世的魏征。唐朝的天下,正是隋炀帝遇叛乱身亡,唐高祖李渊在废掉隋恭帝杨侑自立而得来——相当于篡位。所以,在宣传策略上,唐朝官方一定希望把自己与前朝区分开来,前朝荒淫无道而自己开明贤德。所以,在叙述前任皇帝隋炀帝相关史实的时候,必然会有意无意地抹黑隋炀帝,以此突出新旧两个朝代的对比,让人不再怀念过去的隋朝,以增加新政权唐王朝的统治合法性。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出,意识的存在是建立在唐王朝整体物质代表下的对现实的反映,虽然无论哪种结果对于我们都是一样的,但对于当时唐王朝的现实存在是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这样看这个问题,也就能顺其自然的理解,其实也更证明了意识和现实的关系。

我还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废掉太子杨勇而立杨广的问题,看来没有什么太多的必要了。但也要简单说一下,对历史有一个大致的分析。核心原因在于杨坚得天下来源于武力篡位,灭陈统一后还有很多后周的残余势力,为了防止这些反对势力死灰复燃,派自己的儿子们镇守战略要地,打压残余势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二十年的安定。但随着儿子们的势力逐渐培养和增强,进一步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势力帮派,只有隋文帝能加以控制,一旦文帝祭天,各方势力将会出现争夺而不稳定,太子杨勇常年在中央并没有培养起自己的势力,一定会在这样的争夺中失去皇位,而晋王杨广战力十足并且有独孤皇后和周边势力的支持,在未来具有强大的力量统一各方势力,因此废勇立广确实是唯一的办法。这也正是存在决定意识的表现。

在他49年的人生里,归纳起来做了五件事,足以流传千古。但后人却各有各的评述,先来看看吧。

一是,推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打破了原来贵族对官职的垄断,并且能够让有才华的人找到一个平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科举有一定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它很科学也很公平,为出身卑微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地方。科举制度在中国的流传了长达两千多年,这么伟大的功绩也只有秦始皇的长城能够相比了。

二是,开凿大运河。开凿大运河让南北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大大影响了南北两地的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运河完成后,往后的每个朝代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中受益。当然了,开凿大运河是个大工程,必定劳民伤财,不然隋朝怎么会灭亡得这么快呢。

三是,定都洛阳。定都洛阳可以有效的脱离陇西贵族对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且洛阳位置靠南,能更有效的平定战乱,维护国家稳定性。杨广在定都洛阳的过程中,无形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让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

四是,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太宗和汉武帝发扬光大的,而开通的却是杨广。丝绸之路让中国和西域各国有了经济、文化交融,丰富了中国的内涵。

五是,三征高丽。这一举措对隋炀帝来说也是伟大的功绩,因为高句丽当时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对于我们威胁极大,有它的存在,极大的削弱了朝廷对辽东的控制力,如果隋炀帝一举拿下高句丽,那真是天下太平了,也没唐太宗李世民什么事了,话说回来,唐太宗在晚年也头疼高句丽,不然不会御驾亲征高句丽了。

李世民评价杨广:“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隋炀帝纂祚之初,天下强盛,弃德穷兵,以取颠覆。颉利近者足为疆大,意既盈满,祸乱斯及,丧其大业,为臣於朕。叶护可汗亦大强盛,自恃富贵,通使求婚,失道怙乱,奄至破灭。”

郑振铎评价杨广:“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胡戟评价杨广:“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无法做到客观而准确的,尤其对于隋炀帝杨广的评价更是观点颇多,但多数都停留在唐王朝对于他的评价基础上,我们后来看到的也更多的是邪恶多于正义、荒诞多于正经。我不知道如果杨广能看到这些评价是何种感想,是淡淡一笑还是怒发冲冠,面对过往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旧孤独的陪伴,内心言语无处言谈。作为一个孤独的历史人物,我在孤独中陪伴着他,无论如何,都是曾经的过往,我也无法得知他的内心,却在历史的孤独中永生。

历史都是曾经,无论是辉煌还是惨淡,过去的都是过去了,虽然在同样一片土地上,还是曾经的人们流传下来的血脉在说着曾经过去的发生,世界都在发生改变,改变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曾经也是更曾经的改变,点点滴滴的改变形成了现在,只要是现在就是正确的,不要想着未来有多么正确,也就同样的不要想着过去是多么错误,用变化的观点看世界,会明智些。过往多少孤独者,现在依然,未来依然。孤独者就是站在当下看当下,而未来只是孤独者世界里的孤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历史的孤独者——隋炀帝杨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