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是封建时期的一大象征,他们享受最好的待遇条件,做着统治天下的工作,也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皇帝的数量可谓是数不胜数,他们当中,有的英明神武,缔造了百姓和乐的盛世;有的软弱无能,沦为权臣的傀儡;而还有一些帝王,他们性格凶暴、手段残忍、浪费民力,招致天下人的不满,他们便是暴君。
要说暴君,我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如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商朝末年作恶多端的纣王、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皓等等。在后人的笔下、口中,他们便是恶的象征,他们所在王朝的灭亡则是上天做出的正确处罚。除了他们,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也被认为是导致王朝覆灭的昏庸君主。那么,隋炀帝杨广真的是荒淫无道吗?其实,被骂了上千年的杨广,可能在有些地方是被世人冤枉了。
在后人的评价中,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从品性到行为上都是劣迹斑斑,然而,我们如果从辨证的角度来看,他所做的事情并非都是十恶不赦。举例来说,被后世唾骂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修筑工程。早在春秋时期,为了方便通航,最早的京杭之间的运河便被陆续开凿,到了隋唐,隋炀帝杨广对它十分上心,几乎举全国之力来完成工事。
因为沟通南北实在是项艰巨的工程,所以隋炀帝不得不征发了大量劳力,而当时条件恶劣,不少人累死、病死在半途,再加上据《隋书》记载,他还”造龙舟、凤甗、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准备乘龙舟沿运河而下,游览江南的美好风光,后人们纷纷指责隋炀帝对人民不加以爱惜,只顾着自己享乐。
不过,当晚唐诗人皮日休经过属于大运河一部分的汴河时,一向以体恤百姓闻名的他却感叹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人们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杨广执意修造大运河,耗费了国力,累积了社会矛盾,然而,两百多年过去,却有大批的百姓因为运河得到了便利,运河的航运功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岗位,也让许多人赖以维生。
此外,运河的功能和意义还远不止如此。众所周知,隋朝本是脱胎于北周,北周则是在消灭北齐后统一了北方,开皇八年(588),隋军南下平定了割据江南的陈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然而,当时南北间的联系并不强,刚刚归附的南方士族仍然心存异志,如果不赶紧加强南北联系,那么分裂是极有可能短期内再度发生的。
正因如此,建造大运河势在必行,等到南北能够直接通过运河连通,那么曾经割据南方的政权想要借助长江天险固守就会困难许多。作为从小接受教育的君主,杨广不可能脑子里只有玩乐,他执意修建运河,肯定有着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当然,他为了能早日完成目标,全然不顾及施工者的伤亡,这是很值得批判的。
第二点,便是杨广在位时的三次征讨高句丽了,征讨高句丽被普遍认为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的行动,而杨广也因此常受批判。从大业八年(612)到大业十年(614),隋炀帝在三年内发动了三次征伐,不过,却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果,许多人不假思索,便将出师不利的责任全部怪罪在了杨广的头上。
所有的罪责就应该算怪杨广吗?或许不然。隋军征讨高句丽,是从隋文帝杨坚时便开始的,至于原因,一是高句丽占据着自古以来归属中原王朝的辽东之地,二是它常常出尔反尔,对隋朝举止不敬。到了隋炀帝时,高句丽再度仗着地处偏远而言行不恭,作为庞大帝国的统治者,杨广当然不允许这样一粒沙子进到眼睛里。
隋军征讨高句丽也确实困难重重:一是路途遥远、长途跋涉消耗体力;二是气候恶劣,士兵们难以承受严寒;三是补给线长,大军需要从远方调集粮草,运输压力大。除此之外,三次征讨高句丽时,国内都发生了叛乱,这让隋军不得不分心回救,而且,高句丽频繁采取兵临城下时投降,士兵撤离后复叛的战术,导致隋军常常无功而返。
在征讨高句丽这件事上,没有权衡利弊,有效指挥和组织的责任要怪到杨广头上,可他并不应该被迫承担”全责”。
作为亡国之君,隋炀帝被新建立的唐政权或多或少抹黑,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唐人所编史书中他的恶劣形象,直接导致了后人的风评中,他就是完完全全的昏君、暴君。隋炀帝并不该为所有事担责,他的确为人暴躁、行事急躁,但他也确实为后世做出了贡献,留下了自己的功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真的如此荒淫无道吗?我们都冤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