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史丨帝王传记之秦二世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秦始皇嬴政由少年天子成为千古一帝后,拥有子嗣十八。公子扶苏为长子,也是最有贤才的一位,始皇对这位贤才的儿子并不喜欢,做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始皇也知道继承人的重要性,压制心中对长子的不喜,立公子扶苏为太子。

秦二世胡亥是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天性纨绔,玩乐胡闹,品性与始皇相投,深得始皇喜欢。始皇巡游不归,死于途中,赵高和李斯秘不发丧,拥立胡亥为秦国第二位皇帝,为秦二世。

秦二世,赢姓,赵氏,名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皇帝。

秦二世胸无大志,本无意做皇帝,始皇死于南巡朝政由权臣赵高把持,为了控制秦朝大权,拥有贤才的长子扶苏显然对赵高来说不是一个合适的秦朝皇帝。品性恶劣、喜欢玩乐的胡亥才是赵高眼中的理想皇帝。

赵高之父赵升为始皇之父子楚的仆人,与始皇同年生于邯郸,自幼相随。始皇死后赵高威胁丞相李斯,共同扶持胡亥上位。两人伪造遗诏逼死公子扶苏,扶持胡亥登基,为秦二世。

秦二世登基之后,知道自己的皇帝位置得来不当,在权臣赵高的帮助下对兄弟姐妹大肆屠杀,试图通过杀害始皇全部子女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始皇二十八的子女死于秦二世迫害。

除了诛杀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兄弟姐妹外,秦二世对始皇留下的良臣也杀戮一空。首先杀害了蒙恬、蒙毅兄弟。蒙家时代将才辈出,为秦王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秦二世命赵高负责此案,赵高趁机将自己的亲信安排进了秦军中。

杀害将领之后,胡亥在赵高的引导下对付大臣。死于秦二世胡亥的大臣包括名相李斯。李斯与赵高扶持秦二世胡亥之后,多次试图谏言秦二世胡亥,揭发赵高的野心,挽救秦朝。但是秦二世胡亥之听信赵高所言,李斯最终被捕,屈打成招,秦二世二年腰斩而死。

秦二世三年,秦朝爆发了严重的农民起义,其中出名的为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秦王朝的形势严峻。赵高一心想要篡位,在宫中自导自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把戏,继续坑杀贤臣。秦军面对起义部队节节失利,秦二世胡亥指责赵高,最终赵高女婿阎乐带人闯入秦二世行宫,逼胡亥自刎。逝年二十四岁。

葉史评曰:

秦二世胡亥从公元前210年继位到公元前207年,在位年仅三年,这也是为何称秦王朝三年而亡的原因。秦二世继位后,首先迫害对自己王位有危险的亲兄弟姐妹,瓦解了封建社会中势力最为庞大的皇室宗亲势力。从秦二世个人来看这是在巩固皇权,从秦朝整个王朝来看,皇室宗亲势力的灭亡实则是断除了皇帝的羽翼。秦二世不属于楚武王、唐太宗之类的雄才大略君王,对这些雄才大略的君王来说皇室宗亲是累赘,但是对于一个毫无建树的君王皇室宗亲是保障;

其次秦二世杀蒙恬与蒙毅为代表的将领更是瓦解了秦王朝最后的一丝力量保证。秦军以尚武好斗的彪悍风格著称,能统御这种军队对君王的要求极高。秦二世显然并不能满足做为统御这种军队君王的要求,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蒙家这种对秦王朝忠心耿耿的将领世家;

再次诛杀贤臣则是加剧了秦王朝灭亡的关键。秦二世诛杀贤相李斯表明文官集团在和赵高的宦官集团对抗中已经到了彻底败亡的地步。统治国家的中坚集团恰恰就是文官集团,诛杀文官使得始皇一手建立起来政治体系彻底崩溃,百官无所查、百官无做为,所有官员只顾自己,面对各地爆发的起义冲突坐视不理。

诛杀文官集团还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得到适合秦王朝统一后的变化。秦王朝在始皇统一六国时讲究苛政、暴虐,这在乱战的战国时代无疑是一种令行禁止的高效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但是到了大一统的局面,面对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苛政制度不能让国家得到有效的休养生息。大一统后的秦王朝,尽管有着焚书坑儒、坑杀方士的举动,但是依然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遗产,大批治国贤臣如果放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生存环境下,很容易看出苛政的秦国律法不适合大一统的社会,也很容易集大家智慧调整出新的政治意识。贤相李斯死前多次上书讲究法家思想,随着秦二世三年腰斩死后,这种突破性的法家治国思想彻底破产;

最后爆发的农民起义是压死秦王朝最后的一根稻草。秦王朝起义行为并非没有预兆,混乱的政治局面让秦国制度停留在严苛的战国末期时代,暴政之下的农民要么被秦国制度处死,要么反抗。在起义的初期,秦王朝有两种势力可以压制起义,但是这种势力全部选择了妥协与加入。第一种势力就是地方官员,早期造反多为戍卒,地方官员即使不能镇压,只要上报这种起义难成气候。第二种势力就是秦军,秦军虽然高级将领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但是基层军队依然保留着大量兵力。可惜的是地方官员与基层军队大部分都是六国国人,面对秦王朝并没有太多归属感,不仅没有镇压起义,反而还加入其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叶史丨帝王传记之秦二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