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们会一直赢

昨天的文章《土地政策失败的宋朝只能是弱宋》,聊了一下北宋养兵的困境,就是成本太高了,过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农民自带装备去打仗,政府养兵成本就比较低。

北宋的时候土地兼并比唐朝还离谱,都到了自由买卖典当的程度,土地最后集中在谁的手里想想就清楚了。

大量的自耕农最后破产只能在地主家里租地耕种当佃农了,没有了自耕农也就没有了自带装备打仗的士兵,北宋政府没有办法只能是募兵了,花钱招募士兵,很快国防成本高到离谱。

土地和土地政策说到底其实就是国家管理的工具,是用来限制人身自由和调节人力资源的,放弃土地控制说白了就是放弃人口管理。

为啥房地产会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这玩意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技术含量也不高。

它之所以是支柱,就是因为他的工具属性,房子是不动产,人一般随着房子流动的,利用房子才能调配人口的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最有诚意引进人才的政策是房子,最能调动人才的手段也是房子。

这就是工具,只要能够调配资源,控制或者引导人的动向的都是管理的工具。

这两天就有一件很离谱的事情,就是河南的村镇银行暴雷了,储户取不钱,大家都疯了,这么多年来对银行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竟然还能发生这种事。

其实大型国有银行还好,风险控制问题不大,村镇这种小型银行为了吸储,给的条件很高,管理不好就会出现暴雷。

反正就是储户们急了,就去银行讨钱去,当地政府头大了,毕竟这种事影响太坏,对政府公信力破坏严重。

结果就出现了一个骚操作,为了限制这些储户上门讨钱,当地政府祭出了大数据的工具,针对性的把这些储户的健康码搞成了红色,储户们这不就出不了门了吗。

我只能说大感震惊。

当地政府的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吧,储户上不了门事情就能压得住?

果然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啥事也看不见,啥事也没有。

这种大数据就是工具,是调配人口动向的工具。

每一次解决危机都是在强化政府权力,每一次都被骂,但是每一次都好用,屡次不爽。

当你觉得这个房价要涨不动的时候说明政府财政状况很好,如果经济出了问题要解决的时候,就知道还能不能涨的动了。

当赵匡胤用这种赎买的政策搞定武将后,从北宋到清朝,一直都没有发生过地方武装叛乱的情况,说明这种赎买的手段在解决武装割据上很成功。

但是中央要这么养兵下去也不是办法,没钱了,最离谱的时候是80%的财政收入都用来养兵。

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军费占财政的比例,已经是非常非常的夸张了。

虽然宋朝在民间的商业政策上非常的宽容,但是因为没有抑制土地兼并,这种繁荣的商业本质上还是一种官商经济。

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拉大,当权贵控制了主要的财富时,中央财政必然出现问题,根本就收不上来。

面对北宋的这种养官养兵费钱中央又很缺钱的现状,年仅20岁的宋神宗决定改革,还是要大改的那种。

正好他遇到了正处于人生黄金年龄时期的王安石,两人一拍即合。

宋神宗登基的第二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系统性的变法就出台了。

在变法开始之前,北宋政府的内部先干了第一件事,就是开会。

开会讨论怎么改,主角就是两个人,王安石和司马光。

两人要围绕的问题就是要如何解决中央财政的问题,没钱了,怎么办。

争议的焦点在于中央财政没钱是真的,关键是怎么让中央财政富起来。

王安石的办法就是集权,挣钱的事政府来做,最好把地方的经济权都收归中央。

司马光的办法是节省,省着点花,钱就这么多,中央要是拿多,那民间还有什么钱,要藏富于民,不要逼老百姓太紧。

王安石针锋相对,我能让中央的财政问题解决,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从老百姓的口袋里面掏钱,我想要的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老百姓不加税还能让中央财政有收入,王安石的矛头很清楚的指向谁有钱,拿谁的。

在两个人的争议中,年轻的宋神宗最后选择了王安石,其实换了谁都会选王安石,其他人都想混着过,就这个猛人要动刀子,得罪人的事他来办,不选他选谁。

王安石确实很有气魄, 第一项改革就是把原来管控经济的三司合并在一块,其实就是扩大集权,提高效率,类似现在的发改委。

同时通过均输法,由政府全面垄断重要的资源生产,销售和运输,类似现在的国资委。

主要的资源控制后再由政府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各地成立市易司,相当于政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销售平台。

果然在这几个措施下财政收入大为改观,但真的就是好事吗,这种逻辑下北宋政府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垄断的企业,政府亲自下场做生意。

负责执行的官员都非常的高兴,各种亲力亲为,倒也不是他们那么的有责任心,而是这种做法就是在扩大权力,在集权,在赋予这些官员介入到市场交易的机会,是他们难得发财的机会,是合法为自己获利的机会。

本来改革之前宋朝就已经是典型的官商经济了,官员们非常乐意经商,王安石在这么一搞,正中下怀,王安石让搞的他们搞,不让搞的他们也想办法搞,搞到最后都没有商人敢运货到首都销售,因为一进城就被官员们接管货物了,谁来谁死。

北宋政府就是最大的商店和物流中心,钱都被挣走了,财政当然富裕了,只不过下一次还能再收吗。

这还只是对商人下手,农业领域就更离谱了。

古代的农业靠天吃饭,其实非常的脆弱,所以很多农民经常会因为天灾等原因出现经济困难,所以要经常借钱借粮。

民间借钱的利息是非常高的,王安石就琢磨了一下,政府加入到借贷行业,也来个金融扶持农业,由政府出资出粮,低息贷款贷粮给农民,不要高利贷有赚钱的机会,保护农民。

超级好的想法,但是已经过官员们一操作,发财变现的机会来了,借给农民的是陈米,价格较低,农民还粮的时候要还新米,价格高,中间的差价就成了官员们的油水了。

贷款的也是,为了完成业绩,人家农民不愿贷款的,也要去逼迫摊派,中间在各种手段,最后农民还的利息要比高利贷还高。

北宋原本在专营政策就是比前代都要苛刻,只不过在营商环境上要比前代都宽容,经过王安石这么一搞,政府亲自下场,变成了一家巨型的企业,宽容的商业环境没有,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只能是失败收场。

造成这种离谱的结果,王安石知道吗,当然知道,但他并不打算改,因为他相信改革没有错,错在执行改革的人,如果执行环节没有问题,官员们的道德经得住考验,一切都会好。

性格强悍的王安石确实在道德上是站得住脚,没有任何贪污受贿,对形象要求也不高,经常不洗澡,邋里邋遢的,也从来没有纳妾,和北宋那些文官完全不对调。

每天一身很浓重的味道就去上班,一身正气能把人熏的不行,男人味很猛,和他的形象很符合,属于言行一致的那种人。

同僚不喜欢他,重要吗,不重要,真正的猛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心中有强大的道德支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哪怕是搞砸了,做的一塌糊涂,那也不重要,和我没有任何关系,错的是那些执行的官员。

什么叫真正的国家主义者,这就是,什么叫目的是唯一,手段是次要的,这就是,只有猛人才能干得出来。

在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登基后,王安石的变法被废了,一年以后,王安石去世,司马光在憋屈了十五年后重新上台,面对北宋这个烂摊子一样拿不出什么办法。

8年以后,王安石的女婿上台,老丈人的那一套又被重新拿了出来,只不过这一次王安石的女婿比他更集权更极端。

在北宋灭亡的时候,在赵家政府逃到杭州偏安一隅时,王安石被拎了出来,被批判了一遍,成了北宋灭亡的背锅侠。

从商鞅,到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再到王安石,每一次不再表明,当国家遭遇到危机的时候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一次不是加强集权的,没有一次不是扩张国家权力的。

从南宋到晚清,王安石就像消失了一样,没人想起来这个强悍的国家主义者。

直到晚清,危机遍布需要改革的时候,王安石被拿了出来,梁启超还为他立传,重塑名声。

王安石这个人在这几百年的人遭遇就像是一个符号,是象征危机要应变的一个符号。

都在充分的说明,要解决危机就要集权,这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不管是放权,还是集权,本质上都是集权。

是权力格局的重新塑造,是国家主义的胜利。

王安石变法失败,但是王安石们会一直赢下去,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码字不易,觉得凑合的话辛苦点个在看吧,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们会一直赢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