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读书分享| 赵匡胤、史铁生、阿德勒…

Hello,大家好,我是想和你一起读书的是马不是三点水。

不知道2月份大家读了哪些好书呢?记得评论区分享一下哈!

2月份我一共读了10本书:

1本历史《建隆元年》

2本鲁迅传记:《明暗之间》、《于无声处听惊雷》

4本外国文学:《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自由国度》、《呼啸山庄》、《我就是这边变笨的》

1本中国文学:《我与地坛》

1本营销:《知的资本论》

1本心理:《理解人性》

如果这10本书有你感兴趣的,那就↓↓↓看吧!

历史

第一本《建隆元年》

《建隆元年》严格意义上说是我1月份开始看的,但当时没看完,所以1月份就没有说。

这本书一句话总结就是解读公元960年,认识赵匡胤。

公元960年发生过什么呢?赵匡胤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个一个来。

公元960年发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代周立宋

正月初三,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由此结束了后周统治,成为大宋开国皇帝。

在这一年里,他妥善处理前朝皇室、大臣、身边的武将,平定李筠、李重进的造反,修订各项管理制度,结束了五代十国72年的混乱,开启大宋统一时代。

第二个,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赵匡胤的评价就是“审时度势”,因为,他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利用合适的手段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说实话,这个评价算不上有很正面。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是“莽撞”了。

如果你现在问我,怎么看待赵匡胤,我想我会用“有勇有谋”、“沉稳”、“仁慈”来回答。也许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就公元960年这一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些词是合适。

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评价,想更详细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这一年,赵匡胤好忙啊!》,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鲁迅传记

说完历史,就说说和历史稍微有点关联的人物传记。

《明暗之间》、《于无声处听惊雷》

因为1月份读了鲁迅的作品,我想更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所以就去读了先生的传记。

我读的这本两本分别是《明暗之间》、《于无声处听惊雷》。

先说结论,如果想读鲁迅传,就这两本而言,我更推荐《明暗之间》。

因为无论是在权威程度、内容的准确程度以及展示的全面程度,我都觉得《明暗之间》更好。

《明暗之间》的作者是继竹内好、丸山升之后日本鲁迅研究的权威学者–丸尾常喜,他的老师增田涉是鲁迅的学生,也是中国文学的研究者,所以,专业与权威上还是值得信赖的。

这本书从绍兴、南京、日本、北京、厦门、上海这几个地方,以鲁迅文字作品为依据展示了鲁迅的一生。全书的结论证明有依据,叙述线索很清晰,既好读,又非常让人触动。

触动的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呈现了一个更活生生的鲁迅先生。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名斗士,勇猛、果敢、犀利,但这本鲁迅传除此之外,还将鲁迅先生的疑惑、迷茫、甚至是柔软的一面展示了出来。看得时候,会不自觉的很心疼。

另一本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本更侧重于对鲁迅思想家的身份的赞扬。

这个结论我个人是认可的,因为读完《明暗之间》后我也会觉得,鲁迅思想家身份大于作家。

但这本书我并不十分推荐,原因有两个,

第一,整本书差不多不到300页,100页是鲁迅作品在课本中的节选,让我觉得有“欺诈”嫌疑,我上学时没学过鲁迅吗?我想看鲁迅作品不会自己去买吗?为什么要在传记中加作品,还是节选。这点我是不太能接受的。

第二,关于鲁迅思想家身份的论证,依据很少、更多的是理解赞扬。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脉络、原因等内容,说的并不是很清楚。可以说,这本书呈现的鲁迅先生是被推到“历史舞台”的鲁迅先生,如果想了解鲁迅,这本传记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我并不推荐《于无声处听惊雷》。

中外文学

文学这个板块,我基本上是在1月份阅读基础上进行深入。

1月份读了奈保尔、冯内古特,所以,这个月又读了他们两位作家的作品,冯内古特的《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奈保尔的《自由国度》。

先说冯内古特的《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

这本书冯内古特依旧发挥了他的“黑色幽默”特质,把自己化身成为“死亡通道”上的记者,虚构了自己21次濒临死亡的体验,通过那条蓝色死亡隧道,采访牛顿、希特勒、莎士比亚等已故的历史名人,和他们聊聊死亡这件事。

能把死亡这件事聊得如此好笑,可能也就只有冯内古特了。

这本书的内容最早是给纽约公共广播电台第92台插播所用,所以,每篇内容很短,很适合通勤路上或是一个比较碎片化的时间阅读。

附赠一条不负责任的建议,英文好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原文,虽然我英文不好,但我就是觉得原文可能更能体现冯内古特的那种幽默感。

期待有朋友能把阅读英文版后的感受分享出来。

说完冯内古特,接下来就是奈保尔的《自由国度》。

如果说《米格尔街》我们还能忍受奈保尔的“冷静”,那么,这本《自由国度》会让人有点“痛感”了。

“痛感”的原因在于他对于移民者的描述显得十分瞧不上,有种“你活该”的感觉。

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

这本书收录了《比雷埃夫斯流浪汉》、《合众为一》、《告诉我,该杀谁了》以及《自由国度》四个不同的故事,但无一例外,都与移民有关、都与自由有关。

同名的《自由国度》有点像“公路小说”,描写得很精彩,书写方式、对话以及所展示的社会环境都更直接。如果想看的话,大家可以去看。

这里我只分享书中其中一个小篇章《合众为一》。

这个故事是讲述仆人桑托什跟随雇主老爷前往华盛顿,面对陌生的城市,他的思想、信仰都在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一场大火后,他离开老爷,为同为普利亚工作,最后在普利亚的劝说下娶了哈布舍女人,留在了华盛顿,没有回家乡。

这里补充一下,在桑托什最早的信仰中,他是不会娶哈布舍女人的,并且他在孟买也是有家室的。

再具体的大家可以找书来读,自己体会一下。

我想说这个故事的原因是,桑托什某些时候和我们现在外出工作的人一样,心理上没有归属,既回不了家乡,也没能真正属于那个向往的城市。

接下来就是我2月份看得最开心和最压抑的两本书。

先说最开心的,就是这本《我就是这样变笨的》。

我一看到个书名就被它吸引了,在人人都在向往通透、智慧的年代,竟然有人用这样的书名,我一方面怀疑这是营销,另一方面我的确好奇:他到底怎么变笨的。

打开书后,我发现我根本没有办法合上,太好玩了。丧丧地态度、有趣的文字、一个可笑的故事,竟然让我觉得他说出了生活的真谛:生活的智慧就是去生活

主人公安托万是一名25岁的聪明青年,但他觉得聪明并不会带来快乐。他要改变,最先想成为酒鬼,却因酒精过敏,就此作罢,在住院期间旁边的病友告诉她zs需要学习,上过课后,他觉得zs也不靠谱,最后,他决定要变笨,为此,他特意指定了一份变笨计划。在这份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他渐渐明白生活到底是什么回事?

这本书不到200页,挺好读,而且很有趣,有趣的同时也会让人有思考,推荐!

最后一本,就是让我看得很压抑的名著–《呼啸山庄》。

虽说,我说压抑,但是这本名著并不难读,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占主要,所以内容上不难理解。之所以说压抑,是整个故事太不明朗了,人物性格有点“扭曲”。

一句话说就是:一场虐恋,二代痛苦

更详细地内容可以去看《呼啸山庄》那篇。

多说一句,我看得是今年后浪新出的插图版,里面的插图很贴作品,气氛造的很可以。

说完外国文学,接下来就是我这个月读的唯一一本中国文学《我与地坛》。

作为上学的必读课文,大家都不陌生,关于作品我就不过多说,更详细地,同样,可以去文学库传记找《我与地坛》。

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我对史铁生的感受,真的超级热爱生活的一个人。

《我与地坛》里收录的这十几篇散文,也能看到他的怨恨、不甘,只是他克服了这些困难后,他能乐观去面对生活、去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这种热爱显得更加诚挚且有力。

这可能也是余华那么爱史铁生的原因吧!

经管、心理

最后两本属于非虚构类阅读,

一本是《知的资本论》,另一本是《理解人性》

《知的资本论》是蔦屋書店创始人增田宗昭的“创业感想”。

讲述了他创建蔦屋書店的前后及思考,并在书中提出了“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

这里说的设计师不是我们认为的美术设计,而是懂得对知识进行合理安排、创造价值的人。这也就解释了这本书的名字《知的资本论》。

这本书中增田宗昭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商业理论,像是什么“顾客价值”、“生活方式提案”这种。因为书是17年出版,可能有些理论并不新鲜了。但如果你喜欢蔦屋書店、喜欢书店、想自己开间书店,这本书个人觉得还是可以看一下。

另一本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理解人性》。

这本我是踩着月底的线读完的,说实话,有点难度。

难读的点在于观点论证及解读学术性很强,我个人觉得如果想读阿德勒,还是那本《自卑与超越》吧!

虽然很难,我也努力试着分享一下,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人的行为和人的性格。

阿德勒认为人从出生起,心灵的终极目标就是生存、平稳发展。为了这一目标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与我们外界的一切相关,同时,这些行为也是我们性格的表现。

所谓人性就是我们与外界一切“交流”后的产物,当我们理解了它怎么,我们对人也就更多理解与包容。

好了,以上就是我2月份的读书分享,不知道听完这期,你有没有哪本书很想读呢?

入果有的话,请记得留言告诉。

—— END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2023年2月读书分享| 赵匡胤、史铁生、阿德勒…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