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铁穆耳:大元王朝的好皇帝并不多,但铁穆耳必须算一个

至元二年,九月。

元朝大都。

早朝时分,几位大臣联名上书世祖忽必烈,内容大致是劝谏皇帝年事已高,应该提前禅位给太子真金。

表面上像是劝谏,但实际上更像是逼宫。

皇帝当然很生气,表示我这还没死呢,你们就惦记上皇位啦?

这帮大臣自知失言,诚惶诚恐地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他们当然不是太子派来的说客,抑或是太子的势力,反而是太子的死敌。

真金太子性情刚正,最看不惯贪官污吏,甚至曾经在上朝路上带着刀堵过经常贪污受贿的权臣阿合马,并且扬言不捅死他不算完的。

众所周知,本朝自开国以来,受贿横行,贪腐成风,一向爱搞反腐倡廉的真金自然和朝堂上很多大臣都结了仇。

这帮大臣以退为进,假意到皇帝那里举荐真金,要求皇帝赶紧禅位,实则是把真金往火坑里推。

但作为开国皇帝,忽必烈当然不会这么轻易就被这帮大臣们给糊弄了,他只是很生气,却没有责怪或者处罚真金。

皇帝不是傻子,几个大臣搞点阴谋诡计当然挑拨不了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皇帝没当回事儿,但太子真金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悲观情绪中。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仁善和宽厚待人的道理,身为太子,他体恤黎民,深知民间疾苦。

他以为靠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让世道变得好起来。

但大臣们的所作所为却让真金对一切都失望了。

他认为,这是一个黑暗的,令人绝望的世界。

带着这种负面悲观的情绪,真金抑郁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太子死了,忽必烈很悲痛。

他很爱自己的这个儿子,这种爱是一种厚重的,不能割舍的父爱,所以忽必烈压根没想着在其它儿子里边另立太子,而是爱屋及乌,打算在真金的子嗣里选拔继承人。

真金有三个儿子,长子甘麻剌,次子答剌麻八剌,幼子铁穆耳。

皇帝重用汉臣,当时元朝朝堂上的汉臣能达到半数,这帮汉臣们虽然蒙古服装穿在身,可内心依然是儒家心。

在传统的儒家学派观点里,皇位传承应该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先出生的儿子当皇帝,后出生的儿子靠边站。

所以这帮汉臣们都鼎力支持甘麻剌即位太子。

但别忘了,朝堂上还有一半大臣是蒙古人。

蒙古人的习俗叫做“幼子守灶”,意思就是岁数大的儿子边拉去,岁数小的孩子当大王。

汉臣和蒙臣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世子之争,两帮人各有各的规矩,谁都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靠能力说话。

谁有本事,谁当太子。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铁穆耳同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甘麻剌选手天生体弱,朝堂政治参与甚少,打仗行军更不在行。

反观铁穆耳选手,能文能武能唠嗑,简直是当时青年才俊中的代表人物。

又赶上当时有个叫哈丹的王爷叛乱,这可给铁穆耳找到刷经验的好机会了,他骑上大马扛上长枪,把哈丹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捶,迅速平定了此次叛乱。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忽必烈的眼睛更是亮晶晶,一番思量之下,他决定,太子的位置,让铁穆耳来坐。

公平公正公开,谁也没有啥好说的。

当了太子的铁穆耳受到了世祖皇帝重点培养,他给铁穆耳安排了一位老师,负责日常教导和辅佐太子,这位老师的名字叫做玉昔帖木儿。

给铁穆耳安排完顾命大臣,忽必烈同志眼睛一闭,驾崩了。

这位大元王朝的开国皇帝生的壮烈,死却安静,悄无声息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老皇帝死了,作为太子的铁穆耳按规矩是要立刻即位的,但在之前一轮竞争中落败的甘麻剌很不服气,他表示,自己还想要争取一轮当皇帝的机会,想和铁穆耳再比试比试。

正常情况下来讲,残酷的皇权争夺,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只能有一次机会,赢的人站上历史舞台,称王称霸,输的人黯然退场,搞不好身败名裂,命都会丢。

但本朝的制度和以往的任何朝代都不同,蒙古人生来热情,耿直,并不像中原人一样工于心计,残酷无情,所以当甘麻剌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铁穆耳居然同意了。

在通向皇位之前,他必须要亲手击败这个并不愿意臣服自己的哥哥,这是铁穆耳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大家猜想一下,俩人抢皇位,比试的内容应该都是比较专业,或者比较凶残的,

比治国方略,比带兵打仗,比骑射,比胆量,应该都是行家里手的内容。

再不济,也可以让俩人比试武艺,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的那种。

但甘麻剌和铁穆耳两位选手的比赛项目可以说是让人啼笑皆非,他们的比赛内容很质朴,也很简单,那就是背诵祖宗宝训。

祖宗指的有可能是开国皇帝忽必烈,当然也有可能是铁木真,宝训的意思就是俩人生前的言行,有人专门汇总成了一本名人名言,这本名人名言是皇家思想刊物,元朝的任何皇家子弟都应该尊敬供奉,且如数家珍,倒背如流。

倒背如流是个很有意思的成语,一篇文章也好,一本书也好,把它倒背如流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往往能倒背如流,就能赢得别人的赞扬。

背书并不是什么难事儿,甘麻剌也会背,铁穆耳也会背,但巧的就是甘麻剌天生患有口吃的疾病,所以整个背诵过程异常艰难。

大臣们一看,你这结结巴巴,欲言又止的,你这是心不诚啊,你这根本没拿先帝们的话当回事儿啊。

于是,铁穆耳再一次胜出了。

公元1294年,铁穆耳正式登基,史称元成宗。

“成”这个庙号可以引申出很多意思,成功,成仁,成大器。但“成”字用在铁穆耳的身上,却仅仅是“守成”的意思。

守成的意思就是,铁穆耳作为皇帝,能力有限,水平一般,但总体来说并不算太差,他没有办法把元王朝这艘巨轮驶向更远,更辉煌的地方,但也不会让这艘轮船沉没。

当然,有些历史学者对帝王是过于苛刻的,他们认为,作为皇帝,平庸就是一种罪过。

但在我看来,元朝从立国开始,就算不上四海升平,寰宇廓清,这个政权从一开始就是风雨飘摇,危如累卵,所以铁穆耳能做到守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铁穆耳登基之后,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纵观元朝历代君王,无一不是出身草原,转战四方,一身军功。

蒙古人未必会佩服你头脑聪明,文治武功,但他们一定会佩服你能带兵打仗,屡建奇功。

刚刚登基的皇帝往往都会面临着被前朝老臣轻视的情况,大臣们瞧不起乳臭未干的新皇帝,所以并不愿意死心塌地的给皇帝卖命。

铁穆耳认为,想要服众,自己必须得搞点军功放在身上。

但他四下环顾,发现居然没有什么人作乱。

从十三世纪成吉思汗一统草原开始,蒙古人可以说脚踢中原政权,拳打欧洲各国,这周边政权基本上都让蒙古军队给打怕了,谁还敢在元朝眼皮底下闹事?

你还别说,还真有一位。

泰国北部,有一个叫做八百媳妇国的政权,不服元朝管理,打算和元朝碰一碰。

八百媳妇,大家可能会理解成这个国家的国王有八百个媳妇。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想的是对的,八百媳妇国之所以叫八百媳妇国,就是因为国王有八百个老婆。

铁穆耳一听说这事儿之后更来气了,我堂堂皇帝,不过几个妃嫔,你一个番邦小国,居然有八百个媳妇,你这不是打我脸吗?

皇帝大怒,派兵出击,誓要荡平八百媳妇国。

蒙古铁骑不是吹的,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个小国给平定了。

除了打仗,铁穆耳同志也干了很多别的事儿。

民生疾苦,他下令免租,中原旱涝,他下令赈灾,文化没落,他下令开设学馆,普及儒学文化。

执政后期,他甚至认识到了自己跑出去打仗也是一种损耗国力的行为,开始主张休养生息,和周边各政权罢战。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讲,成宗皇帝铁穆耳的这些功绩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

他不爱女色,也不嗜杀暴虐,更不铺张浪费,几乎没有任何不良爱好,甚至身上隐约还透露着明君的气象。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对他的评价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守成之主呢?

之所以会有这种结论,还真没委屈铁穆耳,因为铁穆耳虽然干了很多好事,但是元朝政府最大的毛病,他还是没能解决。

这个毛病就是贪污。

元朝官员们的贪污可以说老传统了,官员十人九贪,另外一个正在行贿。

我们来翻看一份史料记载:

仅大德六年一年时间,查处出来涉嫌贪污的官员,就有18473人,涉案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865锭。

可以这么说,这帮大臣们睁开眼睛就开始贪污,一直到下班都不带停手的。

以前同僚之间比政绩,比业务水平,现在比谁贪得多,你要是不贪污个两三亿的,出门都不好意思见人。

而这一切,都是有心反贪,无力回天的铁穆耳不能解决的。

历代先祖骁勇善战的英魂血脉在铁穆耳的身体里流淌,他可以征服当时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

在战场之上,他是无敌的存在。

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朝堂权谋中,却是一个弱小的皇帝。

而铁穆耳作为皇帝,最大的悲哀,就是他什么都明白,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这是大元王朝的幸运,因为国家的主权至少不会被颠覆,子民们也不会受到外敌的凌辱。

但这也是王朝的不幸之处,因为皇帝只会打仗不会治国,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早晚有一天会走上绝路。

这条绝路很快就会来临,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元成宗铁穆耳:大元王朝的好皇帝并不多,但铁穆耳必须算一个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