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场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彩大戏:清算张居正始末

清算张居正,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件大事。

比小说更精彩。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用一些现代词汇表述。比如言官,与有些国家的“议员”接近,我就以“议员”表示。

话说国家最高实权人物张居正风风光光下葬后不久,虚龄二十岁的万历皇帝第一次做了了父亲,有了皇长子。按照惯例,要大赦天下。有一位郭“议员”趁机写了份“提案”,建议把当年张居正打压下去的吴中行等“五君子”也列入大赦名单。

看到这个文件,张居正的铁杆盟友、大内总管冯保太监怒火万丈。这是要翻案啊!他政治敏感性很强,意识到不能允许翻案风刮起来,于是也不发交内阁,就替万历皇帝批示,痛斥郭“议员”不顾大局,破坏稳定,贬到浙江一个县去打杂了。

太监冯保咄咄逼人,似乎是张居正的替身。

“事迫矣!”内阁的“二把手”、张居正生前很喜欢的副手申时行感慨道,“要采取行动了。”

接替张居正首辅职位的张四维也有同感。他最敬佩的人是高拱,他最耿耿于怀的事就是当年张居正勾结冯保驱逐高拱。

不能让历史重演!

不仅不能重演,已经到了秋后,是该算账的时候了。

政治氛围已经酝酿成熟。中央大大小小的官员早就对太监冯保忍无可忍了。一个太监,干预朝政,颐指气使,这是很不正常的。按照常理,政府早就应该团结起来和他斗争了。但是强势人物张居正带头对他卑躬屈膝,大家徒叹奈何!现在张居正已死,冯保还想一手遮天,这让所有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官员感到是一种屈辱。

岂止干部们,就连万历皇帝也早就忍不下去了。只是他投鼠忌器,不敢冒然行动。甚至张居正已死,他还是乖乖地按照冯保的要求,调整了吏部部长,贬谪了引起冯保勃然大怒的郭“议员”。但是,这不代表皇帝对冯保的信任、依赖。

政治气候的变化,身处政治中枢的张四维和申时行最先感受到了。所以他们决定,对太监冯保发起反击。

要想搞掉整天围在老板身边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多年来,张四维和申时行也深知冯保的老奸巨猾。所以,他们很谨慎,也很有战略战术。

首先,要找到里应外合的人。宦官领导层中,冯保之下,依次为张宏、张诚、张鲸。前二张为人正派、老实,只有张鲸刚强,对冯保有取代之心,是可以利用的人。

其次,要选准进攻目标。第一枪就直接向冯保开火,似乎过于冒险,初战选择冯保的心腹徐爵。这个人本是逃犯,有前科,依仗冯保和张居正的势力,猖狂之极,罪恶昭彰,广大干部对他无不恨之入骨,而且张居正和冯保干的许多见不得人的事,都是他和游七充当马前卒的,选择这个人作靶子,最合适不过。

至于打法,老常套:由“议员”出面。

江东之、李植两位“议员”充当先锋队。其中,李植还负责和张鲸进行了沟通。

徐爵罪行累累,罄竹难书,所以,弹章并不难写。由于最终目标并不是徐爵,这次出击带有投石问路的性质,名义上弹劾徐爵,实际上矛头对准的是冯保。

江“议员”做到了。万历皇帝接到这个弹章,提笔批示说,徐爵这厮,罪犯深重,打问来说。

张四维和申时行一看,火力侦察收到效果,于是,就进一步跟进了。由李植于次日指名弹劾冯保“狠毒异常,奸贪无比,窃弄威福,包藏祸心”,并具体列举了“十二大罪”。最后,他建议将冯保和他的心腹徐爵、张大受处死,将冯保的兄弟、侄子等问罪。

李“议员”弹劾冯保是选择了时机的——冯保的休沐日。相当于现在的周末休息。

弹章当即摆到了万历皇帝的面前。他的心情很复杂,可谓又喜又惧。喜的是,除掉冯保,正是他所盼望的,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进攻了;惧的是,冯保手里握有核心机密(这件事另外再说——笔者注),不能鱼死网破。所以他战战兢兢地、踌躇难决。

太监张鲸上阵了,他鼓动万历皇帝不可犹豫。

“冯伴伴来了,怎么办?”万历皇帝心有余悸地问。

“皇爷下旨处分他,他怎敢来兴师问罪?”张鲸为他壮胆说。

“反正,大伴来了,我不管。”万历皇帝依然顾虑重重。

“既然皇爷下了旨,冯保必不敢违抗!”张鲸继续鼓动说。

万历皇帝这才下了决心。他在李“议员”的弹章上批示说:“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发南京新房闲住,还赏银一千两,衣服二箱。”

冯保很知趣,“携带佞儿数十辈,装载辎重车二十辆”,浩浩荡荡南下养老去了。

处分冯保的圣旨一公布,舆论哗然。高兴之余,大家都觉得这样太便宜冯保了。王“议员”马上提出抗议,他列举冯保欺君误国十大罪,要求比照武宗朝处理太监刘瑾的先例,处死冯保。万历皇帝态度很强硬,下令贬王“议员”到外地去了。李“议员”又站出来抗议,要求处死冯保,万历皇帝下令他停职反省。不过对冯保的处理又跟进一步:抄家。

其实抄家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了,冯保二十辆辎重车早把值钱的东西带走了。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举动表示了对冯保的决绝。

外围基本扫清了,现在,该轮到张居正了。

实际上,在弹劾冯保的弹章上,已经在字里行间捎带上张居正了,只是,还没有那么直截了当罢了。

比如,王“议员”在列举冯保欺君误国十大罪时就说,张居正刚死,冯保就“令徐爵勒索其家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簾五副、金三万两、银十万两”。还说张居正的亲信曾省吾、王篆“勾结冯保,相倚为奸。曾省吾送冯保金五千、银三万两,王篆送冯保玉带十束、银二万两”。而且王“议员”明确提出,冯保是内奸,曾省吾、王篆是外奸,都应该清除。

更奇怪的是,当李太后得知冯保被赶出京城的消息,急忙问万历皇帝怎么回事,万历皇帝的答复,耐人寻味!他说,冯保这个老奴才,受到张居正的蛊惑,干了太多的坏事,大家意见很大,先让他避避风头,等合适的机会,再请他回来。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指名道姓说张居正的不是,万历皇帝居然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在他的心目中,张居正才是真正罪魁祸首。

冯保只是个太监。在人们的心目中,太监大都不是好东西。所以,驱逐冯保,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倘若不是当年张居正为了个人私利勾结冯保,哪里有这个太监为非作歹的十年呢?!万方有罪,罪在张某!

那好了,该清算张居正了。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经过安插亲信和轮番的清洗、打压,“议员”们都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了。但是,不说话并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想法甚至仇恨!既然现在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铁腕人物已经死了,他的“黑老大”冯保也被驱逐出首都了,那就不需要再怕什么了。

于是,“议员”们一窝蜂似地冲了出来,纷纷论劾张居正。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杨“议员”。他很不客气,上来就追论张居正“十四大罪”。这个时候,离张居正去世,还不到半年。

听听,十四桩大罪啊!真是惊天动地!

杨“议员”具体说些什么,都不细讲了,反正张居正的把柄确实不少,只要放开舆论,谁不能说上几条啊!什么贪污受贿啦,什么结党营私啦,什么任人唯亲啦,什么欺君忘亲啦,头头是道,历历有据。把张居正说成是祸国殃民的大恶巨奸。

就在冯保卷铺盖离京的同时,第一个直截了当追论张居正的弹章摆在了万历皇帝的面前。

十年了,身为皇帝的他一直受到张居正的严厉管束,对张居正,他从内心里怕啊!

现在,张居正死了,冯保到南京养老了,权力完完全全掌握在万历皇帝的手里了。他是不是早有报复张居正的强烈心理,或可再研究,但是,负有监督政府之责的“议员”言之凿凿地说,张居正是伪君子,是大坏蛋,应该追究他的责任,总要有个态度吧?

国家的领导人,遇事要三思而行啊!这样大的事情,轻易表态、或者表态失当,后果是严重的。

先看看万历皇帝是什么态度。

“我虚心委任张居正,待他不薄,”万历皇帝在杨“议员”的弹章上亲自批示说,“可是,他不思尽忠报国,却以权谋私,辜负了对他的厚望。但是,考虑到他是先帝托孤的顾命大臣,又有十年辅佐之功,而且人也已经死了,就不再追究了吧。”至于杨“议员”在弹章里提到的张居正的“生活秘书”游七等人,万历皇帝下令依法逮捕,严刑审讯。似乎是担心还会有人要求追究张居正,万历皇帝也没有忘记嘱咐广大干部特别是“议员”们,“不必追言往事”,号召大家要向前看,不要再翻历史旧账了。

平心而论,万历皇帝的表态,没有意气用事的激烈,没有耿耿于怀的报复,是比较有水平的。

但是,这个表态,却让大多数干部不满意。

那些对张居正感恩戴德的人,看到的是皇帝实际上认可了张居正是伪君子、大坏蛋的说法,有点暗自悲伤。堂堂的一国之君,脸变得也太快了吧?!张居正生前,你是怎么说的?现在又是怎么说的?过去是捧到天上,现在一下子就摔到地上啦!他们接受不了。当然,这些人是少数,而且即使有想法,也不会公开表达出来。现在,他们巴不得赶紧撇清与张居正的瓜葛呢,就像当年曾经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和张居正套近乎时的心态一样。更多的人,对不允许再翻历史旧账的指示不以为然。

为什么不让翻呢?不是不报,时机未到。现在,时机到了,为什么不报?!张居正骄横无忌,务快己意,伤害了多少人;张居正要求别人节俭,自己却奢华无比,捞了不少好处;张居正口口声声要德才兼备,实际上却任人唯亲,提拔小人,摧残正直之士……这些,都一风吹了吗?!不行!绝对不行!何况,既然皇帝对追论张居正已经认可,缺口已经打开,那积郁已久的愤恨,能不发泄吗?

就在杨“议员”参劾张居正的第四天,孙“议员”又上了一道弹章,对张居正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全面否定,同时要求为遭到张居正迫害的干部平反昭雪。陈“议员”和向“议员”也不约而同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这下,刚刚尝到权力滋味的万历皇帝难办了!

采纳这些“议员”的意见,就等于默认了违背自己的指示、可以继续翻历史旧账;对这些意见置若罔闻,似乎又说不过去,那些遭受张居正迫害的干部,在广大干部群众眼里,大多数毕竟都是忠君爱国的正直之士啊!他们遭受的痛苦已经够多了,难道让他们永不见天日吗?

快过年了,就赶在春节前给那些遭受迫害的人一个说法吧!于是,他又表态说,都怪我一时糊涂,误信了小人的话,以至于伤害了这些正直的人。“议员”们提到的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傅应祯、王用汲等,都平反重新起用吧!其余还有没有漏掉的,吏部查明,一一报上来。

这个决策,要说还是有水平的。万历皇帝首先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并顺势给受到张居正和冯保迫害的人平反昭雪。其实当时他哪里做得了主啊?但是,他又不能公开说那个时候我没有发言权,只好说是误信小人,也就是误信了张居正和冯保这些坏人的话,伤害了好人。不管怎么说,他能够承担责任,也敢于给受到迫害的人平反,这个表态还是很不错的。

恰好,这个时候,对张居正的管家游七等人的审讯也告一段落了,这些狗仗人势的小人,风光了十年,一朝失势,吓得屁滚尿流的,啥都招了。

万历皇帝一看司法机关的审讯记录,不禁怒火中烧!

虽然过去也不可能不有所耳闻,可是,现在得到实实在在的证实,万历皇帝还是大吃一惊:我的妈呀!这个张居正太不像话了,他压着我省吃俭用,自己却花天酒地!我身为一国子君,动辄得咎;他却肆意妄为,潇洒之极!

“伪君子!大骗子!”或许,万历皇帝这样骂过,至少,他心里会这样想的。既然这样,那就不能不把张居正头上的光环给灭掉了。于是,万历皇帝下令,剥夺亲赐给张居正的所有政治荣誉,比如生前的“太师”、死后的“文忠”,一概剥夺!

然而,既然说了不要翻历史旧账,别人偏偏要翻,领导又认可了,行动也在不断跟进,那就等于鼓励干部们大翻旧账。

站出来追论张居正的“议员”越来越多。

魏“议员”上了一道弹章,对张居正选用的“组织部长”,一揽子进行参劾。说他们当吏部部长,纯粹就是张居正的“马仔”,张居正让用谁就用谁,把官场风气搞得很坏,吏部选拔的干部,十有八九不是靠德才兼备而是靠讨好张居正或者花钱买到的位置!

另一个姓张的“议员”与魏“议员”一唱一和,点名参劾中央刑部的部长殷正茂和两广总督陈瑞,说他们之所以能够爬上这个位置,就是贿赂的张居正和张居正的“生活秘书”游七。

黄“议员”则点名参劾张居正家乡的最高领导――湖广巡抚陈省,说他为了讨好张居正,不仅送了好多钱,而且派兵数百人护卫张居正的老家,每年要花纳税人数千两银子。又因为张居正家盖豪华宅邸的缘故,不惜拆毁荆州城古迹,进行重新规划。

江“议员”更有勇气,他弹劾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察院的一把手王宗载在担任江西省一把手时和巡按御史陈世宝、以及辽东巡按御史于应昌,受张居正指使,陷害、杀害弹劾张居正的“议员”刘台。因陈世宝已呕血而死,江“议员”要求,王宗载和于应昌,应该为刘台偿命。

一上班就是阅看弹章,万历皇帝很生气。

首先,他生张居正的气。

你张居正天天在我面前说如何如何选贤任能,你就是这样选贤任能的吗?于是,他批示说,殷正茂和陈总督,回家抱孙子吧!至于张居正老家的领导,一撸到底,革职为民!

其次,他生高级官员的气。

你们是组织上培养、使用的干部,不是张居正私人的马仔,为什么为了他一己之私,甘愿陷害好人呢?你们这些读书出身的堂堂高级领导干部,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呢?他批示要彻查迫害刘台一案。

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终于真相大白,王宗载一干人等受到严厉处理。

万历皇帝生气还不仅如此。“议员”们也让他很不满。

“议员”们没完没了,一个个义正词严的样子,不都是马后炮吗?他气愤地质问说,权奸张居正辈结党行私的时候,你们这些“议员”干什么去了?那个时候怎么不说话啊?现在张居正死了,罪人被斥逐了,你们来劲儿了,纷纷攻击不已,实在有伤国体!他再一次明确指示说,张居正劣迹昭彰的主要党羽已经处理了,其余的就让他们自己反省、努力工作吧,不能再株连、攻击下去了,到此为止,不允许再继续翻旧账了,政局该稳定下来啦!

可是,刹车就是踩不住。

积累的矛盾太多了,压抑的时间太久了。高压能够掩盖问题于一时,但是早晚还是要暴露出来的。越是高压,积累的矛盾越多,一旦要爆发,就很难控制了。所以,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就是不管用,煌煌圣旨,如同一纸空文!

关键是,凡是涉及到追论张居正的,说了不白说。

留都南京的阮“议员”不顾皇帝三令五申,又上了一道弹章,弹劾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和张居正的亲家、门客、已经被革职的吏部副部长王篆的的两个儿子。说他们是靠关系、靠舞弊中的进士,应该拿下!

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得中高魁,确实是不完全靠的实力,张居正做了不少手脚。顺带的,他的亲家和心腹王副部长的两个儿子也一起办了。这样的科场弊案,当年就引起舆论哗然,以致于远在海南老家的海瑞还为此专门写信提出过警告。此前,类似的问题会引发对政府的大改组。但是,张居正高压得太严酷了,当时没有人敢公开提出抗议,只能背后发发传单,戳戳脊梁骨而已。但是,高压只能管用于一时,一旦权力易手,以权谋私连同高压本身,终归要被清算。

接到阮“议员”的弹章,万历皇帝传旨内阁,要求拟旨将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和王篆的两个儿子这五名“滥登科第”者,一律予以革黜。首辅张四维曾经是其中一科的总考官,他打了个报告,说明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并强调说,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其实学习还是不错的,按照他们的成绩,应该能够考取进士,问题是张居正做手脚,让一个儿子当了状元,一个做了榜眼,是有些过分了。但是许多谣言是出于嫉妒。至于王篆的两个儿子,他不了解。为此,张四维建议,王篆的两个儿子重新进行复试,看看到底够不够格;张居正的儿子,两个在翰林院当编修的,就不要再继续在翰林院了,调到别的部门任职即可;另一个在礼部任主事的,还照旧任职。

万历皇帝否决了这个建议。他也不再交内阁拟旨了,自己亲自动手写下了批示,说张居正、王篆勾结冯保,以权谋私,干了不少坏事,冯保的弟弟和侄子已经治罪了,张居正和王篆的儿子为什么就不处理呢?不管当年是靠关系还是凭本事中的进士,都一律革职回家!

张居正利用职权,不顾影响,为子孙谋,以为为子孙铺就了大好前程,不料给子孙带来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灾难!

是的,张居正的子孙的厄运,还刚刚开始!

按说,经过了一年的清算,张居正的荣誉已经被剥夺,种种劣迹也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可以说,这个为国家掌舵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威信、名誉已经彻底扫地!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革职为民,心腹亲信也差不多都被清洗殆尽! 对张居正的清算,应该告一段落了。于是,万历皇帝下令,谁要是再翻历史旧账,严惩不贷!

可是,偏偏还是有人不解恨!

那就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一桩公案,又被旧事重提。

就是废辽王一案。我在另文中已然详细介绍了这宗惊天大暗,此处略去。

万历皇帝一看张居正灭掉辽王,原来是为了把王府和金银财宝占为己有,不禁大怒,下令查抄张居正家!

此令一出,朝野为之震惊!

讽刺的是,出面替张居正说话的,恰恰是曾经受到他打压的干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居正当权的时候,太刚愎自用、骄横专断,容不得批评,确实打压了一批直至之士。

抄家令传出后,当年曾经受到张居正迫害而刚刚平反、担任都察院第一副院长的赵锦提出抗议,出面劝阻。他提醒说,当年查抄严嵩家的时候,为了达到人们期望的数目,把江西人民折腾得够苦了,“今居正之罪迁延日久,即有微藏,亦多散灭。”况且人们对张居正操守有亏、统治严苛很愤恨,说他受贿多少多少,未免言之过当。赵锦还指出,对张居正的惩罚不能太严酷,这个人虽然办事操切,垄断富贵,决裂名教,激起各方愤恨,但是也应该看到,他夙夜勤劳,中外宁谧,功不可没啊!剥夺了张居正的封谥,斥其子弟为民,已经是正罚了,别再抄家了。赵锦的意思是,对待兢兢业业干事的人,处理上不能不慎重,不然大家以后谁还卖命干啊?

应该说,赵锦不愧是忠心耿耿的老干部,站得高、看得远,是从大局出发,为大明政权的长治久安着想的。但是,万历皇帝听不进去。不过,他申明理由说:张居正辜负了对他的信任和厚望,蔑法恣情,以至于发展到胆敢侵占王府产业的地步,怎么可能姑息不究呢?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为什么还要为这样的人说话?!

既然皇帝这里说不通,想替张居正说话的人,就转而找奉命前去查抄的“领队”说情。刚刚被起用的翰林院侍讲官于慎行,就给带队的邱橓副部长写了一封信,要他手下留情。

于慎行是被张居正打压的干部。刚被重新起用,就遇到要抄张居正家这样的事。领队邱橓是山东诸城人,于慎行是东阿人,于慎行就利用同乡关系,给邱橓写信。

“江陵殚精毕智,勤劳于国家,阴祸深机,结怨于上下。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接着,于慎行解释说,张居正固然不廉洁,但是未必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堪。他提醒邱橓说,“若欲根究株连,称塞上命,恐全楚公私重为其累。”最后,于慎行很动情地请求说,张居正的母亲“年八十,老矣;诸子累然,皆书生不涉世事。籍没之后,必至落魄流离,可为酸楚。望于事宁罪定之日,疏请于上,允以聚庐之居,恤以立锥之地,使生者不为栾却之族,死者不为若敖之馁可矣!”

于慎行的话可谓入情入理,感人至深。邱橓是不是给于慎行回信了,或者,他对于慎行的说辞是什么态度,就不必考证了,大体上说,他是不考虑人情因素的。从万历皇帝的角度说,他选邱橓作副领队去抄家,真是选对人了。因为,这个人是公认的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钉是钉铆是铆非常较真儿的干部。

一个时期里,邱橓的名气,不比海瑞小。由于他经常弹劾包括首辅在内的高级领导干部,一时与痛骂皇帝的海瑞齐名,有“南海北邱”之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邱橓却因为渎职而受开除公职的处分,遂告病辞职。

张居正对邱橓这样的人很反感。当时,由于邱橓动辄弹劾高级干部,大家很怕他,都想和他套近乎。湖广省一把手到北京跑关系,给邱橓送了个红包,他上缴了。张居正“恶其不近人情”。等张居正执政后,不少人推荐邱橓,要求起用他,张居正认为“此子怪行,非经德也”,不允许他出来工作。张居正死后,平反冤假错案过程中,邱橓被起用。

湖广省的有关领导干部,一听说老邱是领队,胆战心惊,生恐惹祸上身,谁也不敢打马虎眼了。

当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家乡的干部趋之若鹜,争相讨好;如今,这些人一个个磨拳擦掌,干劲十足,唯恐被说成不积极!在抄查队尚未到达之前,江陵县、荆州府的领导就接到了指示,让他们登录人口,查封张居正家的新宅邸,将张家老小及其厨师保姆等等一律迁移到旧宅中去。当时都传说,在转移过程中,因惊吓而躲避到空房子里的张家人,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出来,们已被封闭,结果有十多人被饿死。

张诚、邱橓一行抵达后,立即像审犯人一样,把张居正的儿子们戴上刑具过堂。据说,审问他的人大声咆哮责问,恐吓之言,令人落胆。

多年来,张居正的儿子们一直是人们讨好、巴结的对象,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长子张敬修忍受不住,自缢身亡!据后来的查证,张家还有一人也上吊自杀了。到底是他们家的工作人员还是张居正的家人,具体就说不清了。

张敬修自杀身亡的消息传到北京,万历皇帝认为是地方干部工作疏漏所致,下令逮捕荆州知府。负责对口监督刑部的刑科“议员”刘尚志上疏为荆州知府求情,万历皇帝又下令给刘“议员”夺俸三个月的处分。

刑部部长潘季驯是高拱、张居正都很欣赏的干部,此时他打报告说,听说张居正家饿死十余人,请求将张居正家属暂时保放,别再闹出人命了。

此时张思维已丁忧回籍,申时行主政内阁,他也向万历皇帝请求说:“窃见故臣居正虽以苛刻擅专,自干宪典,然天威有赫,籍没其家,则国典已正,众愤已泄矣。若其八旬老母衣食供给不周,子孙死亡相继,仰窥圣心必有恻然不忍者。”

万历皇帝表态说,张敬修之死是乃父张居正的责任,即“张居正大负恩眷,遗祸及亲。”皇帝本人则是皇恩浩荡的,“伊母垂毙失所,委为可悯,着拨与空宅一所,田地十顷,以资赡养。便马上传与张诚等遵旨行。”同时,还要求把潘季驯说的饿死十余人的事查实上报。

张诚、邱橓接到命令,为张家落实了房子和土地的事,又就饿死十余人的事报告说:缢死只二人。这个说法容易引起歧义。有的理解为没有饿死人,只是有两个人自缢身亡;有的理解为张、邱使用了偷梁换柱的表达方法,回避饿死人的事,只说缢死两个人。

万历皇帝接到报告,觉得饿死十余人的谣言有损“皇和国家”形象,要内阁查清楚,为什么有饿死十余人这个说法。申时行想息事宁人,就汇报说:“是有高级干部报告里这样说过,问他们哪里听到的,他们说是从湖广省一些领导的身边工作人员那里听说的,为了说明张居正家属的可怜之状,就轻信了这个说法;再追查下去很麻烦,影响工作,还是算了吧。”万历皇帝觉得申时行没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以为就是小事,哪里是小事?形象问题啊!好像他这个皇帝多严苛似的,那不行,得查。

一位“议员”出面承担责任说:“是我说的。不过我也是道听途说,误听误传了谣言。”万历皇帝给了他罚俸一年的处分。

此事刚要完结,第一个出面弹劾冯保的李“议员”又出面弹劾潘季驯。他先是说,张居正“挟权阉之重柄,藐皇上于冲龄,残害忠良,荼毒海内,即斩棺断尸尚有余罪。”可是潘季驯呢?不说张居正该当何罪,只说张居正家属多么可怜,甚至造谣惑众,竟然说张居正家属饿死十余人。问湖广的干部,都说没有这样的事。潘季驯为什么这样呢?他是张居正的私党,受张居正的恩惠,现在不惜欺骗皇上也要为张居正开脱。

万历皇帝批示:潘季驯说明情况。潘季驯只得承认说,自己误听传言,不加分辨,有欺骗皇上的大罪。万历皇帝恨恨然:“潘季驯疏纵罪犯,…怀无君之心……着革了职为民…”等于把潘季驯开除公职了。

这是一个信号,那些曾经和张居正关系不错的干部,不管是不是有劣迹,就因为和张居正的关系,就应该拿下!“议员”们和中央、地方的高级干部,纷纷加入到痛批张居正的行列,一时间,你说他是张居正的亲信;他说你是张居正走狗,相互的参劾一波强似一波。不要说曾省吾、王篆,就是像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将领,也都被搞得灰溜溜的,调离了原来的重要岗位。这个时候,张居正这个名字,简直就是天下最令人厌恶的符号了!

按照万历皇帝的指示,等抄家完毕,看看张居正是不是侵夺亲王坟地产业后,再最后给张居正定罪。查抄工作进展比较快,很快报上来了:江陵老家共查抄出金2400余两、银107700余两;金器3710两、金首饰900余两、银器5200余两、银首饰10000余两;玉带16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刑部也上报了查抄北京张府的单子:在京房产等物折银10600两。

万历皇帝下令,要内阁和中央各机关一起研究,并事先定下调子:重论张居正之罪。

申时行公然把他的指示顶回去:张居正罪状已经明了,法无可加。

万历皇帝接到这个报告,只得说:“内阁说的是。”他指示都察院领衔,给张居正定罪。内阁据此起草了诏书,为张居正盖棺定论:

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亩,假以丈量,庶希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张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隶)地方知道。

意思是,张居正罪大恶极,本该焚尸扬灰!现在宽大他了,把他的弟弟和数名子孙都永远充军!并把张居正的罪状印成布告,在各省都要张贴,让大家都看清这个伪君子、大坏蛋的真面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明朝官场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彩大戏:清算张居正始末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