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大全•蜀汉人物五•地方官员

刘备汉末官左将军,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封宜城亭侯。后进位汉中王、大司马,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郡为王国。

荆州

董督荆州事:关羽。典州事:潘濬。别驾:殷观。治中:南郡襄阳习竺、南郡襄阳庞统、武陵汉寿潘濬、南郡襄阳庞林。

南乡太守:郭睦。南郡太守:张飞、东海朐县麋芳。领南郡太守史郃。公安守将:士仁。襄阳太守:关羽。宜都太守:张飞、樊友。零陵太守:刘度、义阳郝普。零陵北部都尉、领邵陵太守襄阳习珍。武陵太守:京兆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武陵临沅廖立。桂阳太守:赵范、(领)常山真定赵云。

令长:耒阳令庞统。灌阳长熊君。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安成长吴砀。向朗督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

1.王甫(?—222年),字国山,广汉郪人,蜀汉荆州议曹从事,在夷陵之战中阵亡。

2.甫子王祐,官至蜀汉尚书右选郎。

3.习竺,字文晖,襄阳大族,为人才气锋爽。刘备在荆州时,为荆州治中,曾与刘升在公安同砚(宴)席。见《襄阳耆旧记》、《魏晋六朝杂传集》、唐•陆龟蒙《小名录》。

4.刘升,既与治中同席,应为州官或左将军府从事。

5.潘濬(?-239年),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与关羽不穆。被俘后,孙权亲自劝降,后为吴国太常、刘阳侯。

6.庞林,庞统之弟,蜀汉荆州治中从事,随黄权投魏。

7.夏隆,后属吴。《长沙耆旧传》、《走马楼吴简》记为长沙郡临湘县宜陽里户人,公乘爵位,仕官长沙郡,为真吏。关羽旧部,有两子帛、燥,后属吴。《长沙耆旧传》“夏隆仕郡时,潘濬为南征(五溪蛮),太守遣隆修书致礼。濬飞帆中流,力所不及。隆乃于岸边拔刀大呼,指濬为贼,因此被收。濬奇其以权变,自通解缚,赐以酒食。”

8.韩玄,东汉末长沙太守,投降刘备后事迹不详。“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9.刘度,东汉末零陵太守,投降刘备后事迹不详。

10.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建安二十年为吕蒙诓骗降吴。湘水为界后被孙权遣还,复任零陵太守,二十四年,又降孙权,后为吴国廷尉。

11.金旋,东汉末武陵太守。《三辅决录》注曰:“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徵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子祎(与吉本等起兵反曹),事见魏武本纪。”

12.樊伷,南阳人。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袭杀关羽得荆州时,为荆州部武陵从事。于是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孙权遣潘浚将五千兵往讨,斩杀樊伷。

13.赵范,东汉末桂阳太守,投降刘备后不久逃亡,不知所踪。 《赵云别传》: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14.郭睦,汉末南乡太守,后无事迹,或已战死。

15.樊友,汉末宜都太守。陆逊率军攻荆州,长驱直入,樊友弃城而逃,导致各城邑长官和各少数民族头领纷纷投降。

16.杜普,刘备部下,官拜临沮县长,为乐进所破,后事迹不详。

17.梁大,刘备部下,官拜旌阳县长,为乐进所破,后事迹不详。

18.胡修(?-220年),东汉末曹操所命荆州刺史,为人粗暴。关羽水淹七军时,降关羽,后于沔水之战被徐晃军所杀。

19.傅方(?—220年),东汉末曹操所命南乡太守,投降关羽。“(关)羽围堑鹿角十重,(徐)晃追羽,与俱入围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围退。”

20.吴砀(dàng),字叔山,南海揭阳人,长沙郡安城县长,忠于汉室,曾起兵响应关羽,被吕岱击败。《三国志•吕岱传》:“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砀据攸县,龙在醴陵。权遣横江将军鲁肃攻攸,砀得突走。”《百越先贤志》:吴砀,字叔山,掲阳人。汉末察孝亷,为安成长。孙权使吕岱取长沙郡,砀据县以拒之,权遣鲁肃攻围,砀突去,曰:“砀受天子命为长,知有汉,不知有吴也。”后权统有交广,遣歩隲为交州刺史,义砀而不见责,砀亦不复仕。

《庸闲斋笔记•卷十一》:“关侯祀典:关圣庙中,除子平及周仓外,无从祀者。按《吴志吕岱传》:安成长吴砀、中郎将袁龙首尾关云长,复为反乱,砀据攸县,龙在醴陵。权遣鲁肃攻攸,砀得突走。岱攻醴陵,遂擒斩龙。是龙、砀皆蜀汉忠臣,关圣心膂,龙又殉节,乃庙中不祀,何耶?

21.曾夏,吴砀同乡人,起兵响应吴砀。

22.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响应关羽,为曹军攻没。

蜀汉州牧、刺史任职人数比例,除刘备外,含遥领。荆州籍7人(46.7%),东州籍6人(40%),益州籍2人(13.3%),共15人。

东汉、蜀汉时期益州太守、都尉任职人次比例,含3遥领。荆州籍47人次(41.2%),益州籍55人次(48.2%),东州籍10人次(8.8%),未详2人次(约1.8%),共计114人次。

益州县令、县长任职见载人次比例。荆州籍12人次(约29.3%);东州籍2人次,未详2人次(约9.7%);益州籍25人(约61%),共41人次。

蜀汉时遥领

《三国志•陈震传》: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领司隶校尉:张飞、诸葛亮。领兖州刺史:胡济、邓芝、宗预。领冀州刺史:张翼。领并州刺史:廖化。凉州:州牧马超,领刺史魏延,领刺史姜维。领交州刺史:李恢。领荆州刺史、雍州刺史:吴懿。领汉阳太守:扶风平陵法邈。领扶风太守:犍为武阳张翼。领弘农太守:南郡襄阳杨仪。零陵太守:赖文。

《元和姓纂》:“汉有交趾太守赖先,蜀零陵太守赖文。”赖恭之族?图荆遥授之官?南康著姓赖氏重修族谱序采用之,由刘节(1476-1555)所譔。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所收《梅国前集》。

益州

州牧:(东汉)刘备、诸葛亮。刺史:蒋琬、费祎。

别驾:汉嘉王谋、巴西安汉赵笮、广汉郪县李朝、建宁俞元李恢、巴西阆中马勋、广汉绵竹秦宓。蜀郡成都柳伸、(蜀郡广都)汝超。蜀郡成都杜祯。

治中:广汉广汉彭漾、犍为武阳杨洪、巴西阆中黄权。梓潼梓潼文恭、蜀郡成都张裔、广汉郪县李邵、巴西阆中马忠、犍为武阳杨戏。

司马:前部司马费诗,后部司马张裕。《华阳国志•刘二牧志》:“前后左右部司马拟四军,统兵,位皆二千石

23.赵筰,巴西安汉人,刘璋任为巴郡太守。诸葛亮率军等入蜀,赵筰拒守,张飞攻破之,降,迁益州别驾。

24.益州别驾汝超,蜀郡广都县有大姓汝氏。

25.柳伸,字雅厚,蜀郡成都大族。诸葛亮辟为州别驾从事,后官位名迹不显。蜀亡仕晋,官至益州都督度支、汉嘉、巴东太守。

26.柳纯,字伟叔,柳伸之子。有名望德操,以才干器量知名。入晋举秀才,任巴郡、宜都、建平太守,西夷、长水校尉,巴东监军。

27.柳竺,蜀郡成都人。竺为州别驾,公亮蹇蹇。刺史盛怒,欲杀人,群下请,不听。竺乃怀缚径入,顿几上,乃极陈其刑理。刺史从谢还缚,早亡。

28.常房(颀),蜀郡成都人,益州从事。后朱褒意图谋反,反诬巡查的常房谋反,害之。

29.诸葛亮诛常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朱褒。

30.张裕,字南和,蜀郡人,任州后部司马。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周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裕又私语人曰:“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人密白其言。初,先主与刘璋会涪时,裕为璋从事,侍坐。其人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裕遂弃市。又晓相术,每举镜视面,自知刑死,未尝不扑之於地也。

汉中郡,治南郑县。

汉中太守:(领)义阳魏延、南阳吕乂、巴西宕渠王平、蜀郡江原常闳 。沔阳长张翼。

31.常员,蜀郡江原人,世为大族。东汉末牂柯、永昌太守

32.常洽,字茂尼,蜀郡江原人。东汉末荆州刺史、京兆尹。献帝初为侍中、长水校尉以兵卫大驾西幸。李傕等作难,常侍卫天子左右,为傕所杀。二子先没,有女纪常,女婿为太尉、司徒、尚书令、郫侯成都赵谦。

33.常高,常员长子, 蜀汉高廟令。

34.常勖(?-280年),字脩业,常高之子。少时与从父闳子常忌齐名,安贫乐道,研习《毛诗》、《尚书》。蜀汉时益州辟为从事,迁光禄郎中主事、尚书左选郎、州督军从事。举孝廉,任郫令。勖有仪容,举止进退得当,行动可为表率。言论壮烈,州里敬之。

35.常廓,字敬业。常高之子,勖之弟,常璩曾祖。以明经而闻名,早亡,蜀汉郪县县令。

35.1常璩,字道将。后蜀民流在荆湘者,奉杜弢割据湘州,常宽复率族避地交址。李雄收取宁州,招辑流民,蜀人流在交址、南中、荆湘者,次第复还,常族与焉。时璩方强仕,常氏新还者咸依之。爰惧文献湮弃,劝戒亡经,取从祖常泰恭所为《梁益篇》、《蜀后志》、《后贤传》三书,综揽未备,发愤兴文。又取陈承祚《蜀书》、《耆旧传》,杜敬修《蜀后志》,参以祝元灵、陈申伯《续耆旧》,黄容《梁州巴纪》,并《南裔志》,征所耳目,辨方核实,起自上世,终于永和,表着成败,弘铺传赞,凡十二卷,号曰《华阳国记》。《晋书•李势载记》:大司马桓温率水军伐势,至成都城下,纵火烧其大城诸门。势众惶惧,无复固志。其中书监王嘏、散骑常侍常璩等劝(李)势降

36.常宽,字泰恭,常骞族弟,常廓之子,阖门广学,治《毛诗》、《三礼》、《春秋》、《尚书》,尤耽意大《易》,博涉《史》、《汉》,强识多闻。而谦虚清素,与俗殊务。郡命功曹,及察孝廉,不就州辟主簿、别驾,举刺史罗尚秀才,为侍御史,除繁令,随民县零陵。以举将丧去官。湘州叛乱,乃南入交州。依孟阳宗、卢师矩著《典言》五篇,撰《蜀后志》及《后贤传》,续陈寿《益州耆旧传》作《梁益篇》。晋元帝践祚,嘉其德行洁白,拜武平太守,卒于交州。

36.1宽子常长生,字彭祖,亦有学行。授州主簿,资中令,治中从事。早亡。

37.常闳,常员之子,蜀汉汉中、广汉太守

38.常忌,字茂通,常闳之子,一门显赫,廉孝相继。蜀汉时任谒者、黄门侍郎。丧亲,以至孝闻,后察孝廉为郎,使吴称职。又历长水校尉参军,什邡、雒令。忌少时与从兄常勖齐名。忌为人,信道任数,不从下人。因此为贵势所不善,所以作诗着论,先攻己短。临丧与乐,欢哀俱至,为士类所称。达于政事,且颇通军略,可谓才资文武。晋文帝为魏相国,辟忌舍人。武帝践祚,拜骑都尉,除河内令。州名为难治,忌挫折豪势,风教大兴。县有奸嫂杀兄者,群党蔽匿,前令莫得,忌皆穷治。入为州都。方议为郡守,会卒

39.常忌友人广汉段宗仲(段容),亦有学行,在蜀时官与忌比(应为侍郎)。(魏末益州刺史)袁邵辟为主簿,与忌共理郡事,文帝善之。(西晋时)梁州辟别驾从事,举秀才。稍迁,官至云南、建宁太守。

40.常竺,字代文,常员之侄。南广郡,蜀延熙中置,以常竺为太守,竺迁侍中,以巴西人狐衷接任。

41.常伟,常竺之子,蜀汉阆中令。

42.常骞,字季慎,常伟之子。以清尚知名。(西晋时益)州辟部从事,郡请功曹。为郎中令。预讨赵王司马伦有功,封关内侯。迁魏郡太守。以中原丧乱,固辞。拜新都内史,徙湘东太守,以疾未拜。年六十八卒。

43.常良,广都县令,应是江原人。

44.常播,字文平,蜀郡江原人也。播仕县主簿功曹。县长广都朱游,……众咸嘉播忘身为君,节义抗烈。举孝廉,除郪长,年五十馀卒。书於旧德传,后县令颍川赵敦图其像,赞颂之。

东三郡

房陵郡,治房陵县,太守:南阳宜城向朗、邓辅。上庸郡,治上庸县,太守:申耽。西城郡,治西城县,太守:申仪。

45.邓辅,汉中郡房陵人。建安二十四年陆逊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败其军,或已战死,之后事迹不详。

武都郡,治下辨道。

广汉郡,治雒县。

广汉太守:南阳张存、夏侯纂、扶风射坚、南郡襄阳习祯、南阳新野邓芝、巴西阆中姚伷、犍为武阳张翼、蜀郡何祗、巴西阆中马齐、南阳吕乂、南郡襄阳罗蒙、蜀郡江原常闳。广汉都尉:巴西南充国张嶷。

令长:新都令吕乂。什邡令蒋琬、王连、常忌。绵竹令郪县王甫、绵竹令马谡、绵竹令吕乂。雒令襄阳习祯、雒令江原常忌、雒令成都杜雄。郪长江原常播,郪令江原常廓。

46.张存,字处仁,南阳人。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为(汉末)广汉太守。素不服庞统,统中矢卒,先主嘉叹,存曰:”统虽尽忠可惜,然违大雅之义。”先主怒曰:”统杀身成仁,更为非也?”免存官。顷之,病卒。

47.夏侯纂。“先主既定益州,(汉末)广汉太守夏侯纂请(秦)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宓称疾,卧在第舍,纂将功曹古朴、主簿王普,厨膳即宓第宴谈……

48.古濮,广汉郡德阳大族,广汉郡功曹。

49.王普,广汉郡大族,广汉郡主簿。

50.习祯,字文祥,襄阳人,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随先主入蜀,为广汉太守。

51.何祗,字君肃,蜀郡人,少寒贫,宽厚通济,体壮能饮食,好声色,不持节俭,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间为汶山、广汉太守。使人投算,祗听其读而心计之,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52.罗蒙,襄阳人,蜀汉广汉太守,罗宪之父。

东广汉郡,治郪县。后主延熙中分广汉四县置,魏咸熙初省。

梓潼郡,建安二十二年先主分广汉郡置,治梓潼县。

梓潼太守:南郡枝江霍峻、犍为武阳张翼、犍为武阳杨戏。涪陵令张翼。

广汉属国,汉末曹操改置阴平郡,治阴平道。建兴七年(229)春,陈式收复。

阴平太守:南郡中庐廖化。

巴郡,治江州县。

巴郡太守:蜀郡成都张裔、襄阳辅匡、武陵临沅廖立、南阳襄阳杨颙、江夏鄳县费观、南阳襄阳董恢、广汉郪县王彭、蜀郡成都柳隐、沛国相县薛齐。

53.董恢,字休绪,南郡襄阳人,才思敏捷。刘备病逝后,从襄阳入益州。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四郡回来,以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恢以宣信中郎之职陪同出使,后为巴郡太守。

《华阳国志》:柳隐,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少与同郡杜祯、柳伸并知名。隐直诚笃亮,交友居厚,达于从政。数从大将军姜维征伐,临事设计,当敌陷阵,勇略冠军为牙门将,巴郡太守,骑都尉。迁汉中黄金围督。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乃诣会。晋文帝闻而义之。咸熙元年,内移河东,拜议郎。武帝践祚,以为西河太守。在官三年,以年老去官。乞骸还蜀。卒于家,时年八十。长子充,连道令。次子初,举秀才

54.王士,字义强,广汉郪人,国山(王甫)从兄也。出为宕渠太守,徙在犍为。会丞相亮南征,转为益州太守,将南行,为蛮夷所害。其人志壮气刚,济济修志,蜀之芬芳

55.王彭,字仲,广汉郪人。汉将作大匠王堂后也,蜀中名士王商之子,王商刘璋时官益州别驾、蜀郡太守。王彭官至蜀汉巴郡太守

56.王离,字伯元,广汉郪人,亦以才幹显。为蜀汉督军从事,推法平当,代何祗为犍为太守,治有美绩。虽聪明不及祗,而文采过之也。

57.王化,字伯远,王彭之子,少有令望,能平定险难。治《毛诗》、《三礼》、《春秋公羊传》,蜀汉时郡命功曹,州辟从事,为光禄郎中主事、尚书郎。又除阆中令,为政清静,察孝廉。大同后(西晋时又)察孝廉。为乐涫令。县近边塞,值胡虏反,化率吏民积谷坚守。虏断道重围,孤绝七年。伺虏怠惰,出军讨之,民得野掠。大军至,虏退,以功封关内侯。迁朱提太守。抚和殊俗,得夷晋心。转任梓潼(太守),复有称绩为人严重,言论方雅,臧否允衷,州里服其诚亮。年七十二,卒官。

58.王振,字仲远,王化之弟,擅长文辞, 喜爱撰写文章。蜀汉时历职各县,西晋时历广都令、巴东太守有德望,达于从政被尊称为古之圣君

59.王岱,字季远,王振之弟。精究儒学,为官恪守本职,清静无争,治有名迹。历西晋广阳、作唐令,早亡。

60.王崇,字幼远,王岱之弟。崇学业渊博,雅性洪粹,蜀时东观郎。大同后,梁州辟别驾,别举秀才,尚书郎。与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同入京洛,为二州标俊。著《蜀书》,及诗赋之属数十篇。其书与陈寿颇不同。官至西晋上庸、蜀郡太守

61.王祐,王甫之子,官至蜀汉尚书右选郎。

巴西郡,初平元年刘璋分巴郡置,治阆中县。

巴西太守:河南庞羲、南郡宜城向朗、涿郡张飞、阎芝、梓潼涪县李福、南阳吕乂、南阳南乡刘幹、犍为南安费揖 。

令长:阆中令江原常伟,阆中令郪县王化。安汉令郫县何随。安汉令成都杜雄。西充国长李福。

62.阎芝,巴西太守。夷陵败绩时,征集五千人,派遣马忠率领,前往白帝城支援刘备。

63.刘干,南乡人,与吕乂亲善,同为盐官,后为巴西太守。

64.费揖 ,字君让,犍为南安人,蜀汉巴西太守。

65.费立,字建熙,费揖之子。入晋为散骑常侍,益州诸费有名位者,多是费诗之后也。

66.费缉,字文平,犍为南安人。少知名,清俭有治干,举秀才。入晋累官历城令、涪陵太守、谯国内史。

固陵郡,建安二十一年分置。章武元年改名巴东郡,治鱼复县。

固陵太守:鲁国刘琰,武陵廖立。巴东太守:襄阳辅匡,襄阳罗宪。

巴东属国都尉,改置涪陵郡,治涪陵县。

都尉:南郡枝江董和。涪陵太守:南郡襄阳庞宏、南郡襄阳习承业。令长:(汉末)涪陵令张翼。

宕渠郡,治宕渠县。建安二十三年先主分巴郡置,寻省。后主延熙中再置,又省。太守广汉郪县王士。

蜀郡,治成都。

蜀郡太守:扶风平陵法正、犍为武阳杨洪、扶风射坚、南阳王连、杨洪、犍为武阳张翼、沛国相县薛永、南阳吕乂、沛国相县薛齐、南阳张某。

令长:成都令马谡、何祗、李福、吕辰。郫令习祯、邓芝、何祗、郪县常勖。广都长蒋琬。广都令王连、广都令江原常良。临邛令郪县李朝。江原长朱游。江原令赵敦。

67.射坚,字文固,扶风人。少有美名,辟公府为黄门侍郎。献帝之初,三辅饥乱,坚去官,与弟援南入蜀依刘璋,璋以坚为长史。刘备代刘璋后,为广汉、蜀郡太守。

68.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关内侯。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於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69.《三国志•张翼传》:“先主定益州,领牧,翼为书佐。建安末,举孝廉,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

70.薛永,字茂长,沛国相县人。在其父薛兰(吕布部将,为兖州别驾)于195年战死后,跟随刘备周旋,随之入蜀,后主中后期升任蜀郡太守。

71.薛齐,字夷甫,薛永之子。薛永死后,薛齐继任蜀郡太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永生齐,字夷甫,巴、蜀二郡太守,蜀亡,率户五千降魏,拜光禄大夫,徙河东汾阴,世号蜀薛。”

71.1《元和姓纂•卷十》:蜀汉蜀郡太守薛齐归晋,为光禄大夫。齐生薛懿,为晋光禄大夫、河东太守

懿生三子,恢一名开号薛苞。

72.张某,南阳人,蜀汉最后一任蜀郡太守。

73.朱游,广汉广都人,江原县长。

74.赵敦,颖川人,为江原令。

75.杨玩,江原主簿,有节义。

蜀郡属国都尉,章武元年改置汉嘉郡,治汉嘉县。

汉嘉太守:黄元,叛变被诛。

76.张君,蜀郡成都人,严道县长。无子,对功臣子卫继甚怜爱之,遂收养为子。时法禁以异姓为后,故复为卫氏。继名或为此?

蜀郡北部都尉,建安末先主改置汶山郡,治绵虒道。

都尉、汶山太守:南阳陈震。汶山太守:南郡襄阳习承业、蜀郡何祗、蜀郡何某、犍为资中王嗣。

77.习承业,襄阳人,博学有才鉴。历江阳、汶山太守。

78.何某,蜀郡人,何祗族人。何祗迁广汉太守,蛮夷叛乱, 夷曰“令得前何府君 ,乃能安我耳”,何祗在广汉,难以离开,遂提拔其族人为汶山太守,郡复安。

79.王嗣,字承宗 ,犍为资中人。其先,延熙世以功德显著。举孝廉,稍迁西安围督、汶山太守,加安远将军绥集羌、胡,咸悉归服,诸种素桀恶者皆来首降,嗣待以恩信,时北境得以宁静。大将军姜维每出北征,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迁镇军(将军),故领郡。后从维北征,为流矢所伤,数月卒。戎夷会葬,赠送数千人,号呼涕泣。嗣为人美厚笃至,众所爱信。嗣子及孙,羌、胡见之如骨肉,或结兄弟,恩至於此。

犍为郡,治武阳。

犍为太守:南阳李严、广汉郪县王士、南阳陈震、巴西安汉龚谌、广汉郪县李邈、蜀郡何祗、广汉郪县王离、广汉郪县王颙、蜀郡成都任元。未详:蜀郡成都寿氏父子(寿良祖、父)。郡丞宋远,武阳令阴化功曹杨洪

80.宋远,字文奇。221年为犍为郡丞,时太守为李严,见《黄龙甘露碑》。

81.龚谌,巴西安汉人,刘璋时为巴西功曹,后向张飞投降,任犍为太守。

82.王颙。《华阳国志•后贤志》:“王长文,字德俊,广汉郪人也。父颙,字伯元,(蜀汉中后期)犍为太守。”

83.任元。《华阳国志•后贤志》:“任熙,字伯远,蜀郡成都人,汉大司农任昉后也,世有德彦。父元,字秀明,犍为太守,执金吾。”

84.《华阳国志•卷十一》:寿良,字文淑,蜀郡成都人也。父、祖二世犍为太守

键为属国,建安二十年改置朱提郡,治朱提县。庲降都督邓方住南昌县,李恢住牂牁平夷县。马忠移治建宁味县。

属国都尉:南郡邓方。朱提太守:邓方。南阳李丰、犍为武阳李光。

85.李丰,南阳人,李严之子。任丞相掾、江州都督、朱提太守。

86.李光,犍为郡武阳人,李密祖父,蜀汉朱提太守。

南广郡,延熙中分朱提郡置,治南广县。

南广太守:蜀郡江原常竺、巴西阆中狐衷。

87.狐衷,巴西人,代常竺为南廣太守。

犍为郡枝江都尉,建安十八年刘璋改置江阳郡,治江阳县。

江阳太守:义阳刘邕、广汉广汉彭羕(未至官下狱死)、襄阳习承业、南阳王山、南阳陈济。令长:江阳长张翼。

88.王山,南阳人,王连之子,官至江阳太守。

89.陈济,南阳人,陈震之子。袭爵成阳亭侯,历任江阳太守、御史中丞。

益州郡,后主建兴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滇池县。

益州太守:正昂、蜀郡成都张裔、广汉郪县王士。建宁太守:建宁俞元李恢、犍为武阳杨戏、南郡枝江霍弋。令长:双柏长郫县何双。汉昌长巴西马忠。

90.正昂(?—223),蜀汉建宁太守,为益州郡豪帅雍闿所杀。

牂牁郡,治且兰县。

牂牁太守:南郡宜城向朗、犍为南安费诗、(朱提?)朱褒、巴西阆中马忠、襄阳罗式。

91.罗式。《晋书•罗宪传附罗尚》:兄子尚。尚字敬之,一名仲。父式,牂柯太守。尚少孤,依叔父宪。善属文。荆州刺史王戎以尚及刘乔为参军,并委任之。太康末,(罗尚)为梁州刺史

兴古郡,后主建兴三年分建宁、牂柯置,治宛温县,属庲降都督。

越巂郡,治邛都县。

自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屡有叛乱,太守住八百里外安上县,故越巂郡徒有其名。后庲降都督马忠,越巂太守张嶷剿平乱夷,迁回郡治,修缮城郭,控制盐铁,开通旧道亭驿。

越巂太守:南郡宜城马谡(不就)、梓潼焦璜(被杀)、巴西安汉龚禄(被杀)、巴西南充国张嶷。

92.焦璜(?—223),梓潼人,为夷王高定所杀。《华阳国志•蜀志》:章武三年,越巂叟大帅高定元称王,恣睢,遣斯臾耆帅李承之杀将军梓潼焦璜,破没郡土。

93.龚禄(公元195年—225年),巴西人,龚谌之子,蜀汉越嶲太守。随诸葛亮南征平叛,夏五月为叛军头目李求承所害。

永昌郡,治不韦县。

永昌太守:益州存县雍闿(孙权任)、蜀郡王伉、南郡枝江霍弋。

94.王伉,蜀郡人,蜀汉永昌丞、太守。益州大姓雍闿反,伉为府丞,与永昌五官掾、功曹吕凯帅厉吏民,闭境拒闿。后丞相亮南征讨闿,既发在道,而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亮至南,上表伉为永昌太守,封亭侯。

云南郡,建兴三年分越巂、建宁、永昌置,治云南县。

云南太守:永昌不韦吕凯、汉嘉张休。

95.吕凯,(?-225),字季平,永昌郡不韦人。诸葛亮平南中,以凯功,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不久为叛夷所害。

96.吕祥,吕凯之子,嗣爵。祥子及孙世为永昌太守

97.张休,汉嘉人,蜀汉云南太守。

98.郡名未详太守:南阳杜祺、广汉郪县镡承、汉中陈术(历三郡)、蜀郡成都张毣(历州郡)。

《三国志•蜀书•李撰传》:“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位历三郡太守。 ”《华阳国志》:“陈术,字申伯,作《耆旧传》者也,失其行事,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太守。及锡光等不列也。”需要再考证陈术所在与活动时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三国人物大全•蜀汉人物五•地方官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