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都是干货,梳理北宋九帝,赵匡胤开国,赵佶、赵桓亡国

第一位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字元朗,公元927年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北宋开国皇帝。据传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赵匡胤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他学习骑马射箭,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曾试骑一匹烈马,赵匡胤不给马套上笼头,结果烈马跑到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也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赵匡胤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赶马并跃上马背,一点也没有受伤。后汉初年,赵匡胤游历四方,寓居襄阳的一座寺庙,得到一个善于看相的老和尚的劝导,往北出发,于乾祐元年(948年)投于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随郭威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叛乱,屡立战功。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后周世宗)为开封府尹,赵匡胤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即位,擢升赵匡胤执掌禁军。显德六年(959年),柴荣驾崩,赵匡胤趁周恭帝即位时年幼,根基不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在万岁殿崩逝,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第二位 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字廷宜,公元939年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即位后改名为赵炅。赵光义之母杜太后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等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赵光义从小聪颖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同伴们都畏服于他。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光义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即位之后,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赵光义于公元976年登基为帝,次年亲征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此后他两次攻辽却都遭失败,于是对辽采取守势。赵光义在位期间鼓励农业、扩大科举,改变了重武轻文的陋习。公元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于永熙陵。

第三位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公元968年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第三子。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喜爱他,将他养在宫中。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元休。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开封府政事纷繁,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没有不称快的。所以京师的监狱多次空闲,赵光义多次下诏褒奖他。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仍兼开封府尹 。按照惯例,作为皇太子,赵恒在上殿时的位次在宰相之上,东宫僚属称臣,赵恒都推让不接受。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他一定先行拜礼,迎来送往都要到宫门外的台阶。1004年,辽国入侵,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御驾亲征,战胜后却因畏惧契丹人,最终签订澶渊之盟,开创了以输岁币求苟安的恶例。赵恒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宋真宗在位25年,对国家治理有方,实行反腐倡廉的举措,大力发展经济,把北宋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一,史称“咸平之治”。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第四位 宋仁宗赵祯

赵祯,原名赵受益,公元1010年生于东京开封府,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北宋第四位皇帝,为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他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他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为人君,止于仁”,“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赵祯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天禧二年(1018年),赵受益进封升王。同年九月丁卯日,赵受益被册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由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以辅导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赵恒逝世,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刘氏(章献明肃皇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赵祯善书法,史称其“天纵多能,尤精书学”,尤擅飞白体,《书史会要》称“埶遒劲,可入能品”。宫殿门观,多为其飞白书题榜。当时大臣的神道碑首,也多有其题字。庆历三年(1043年)开展“庆历新政”。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群臣为其上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第五名 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初名赵宗实,宋仁宗赵祯养子,宋朝第五位皇帝。他幼年时被宋仁宗接入皇宫抚养,后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封巨鹿郡公。赵宗实天性极为孝顺,喜好读书,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穿的用的节俭朴素得像一个儒者。常穿着朝服见他的老师,说:“你是我的老师,不敢不以礼相见。”当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呈《宗室六箴》,仁宗把它交给宗正,赵宗实把内容写在屏风上来约束自己。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宋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赵曙即位后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赵曙还非常重视书籍的编写整理,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赵曙,赵曙对此大加赞赏。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赵曙的批示,极大地改善了司马光编修史书的条件,使编写《资治通鉴》的宏伟事业自一开始就有了坚实的后盾。司马光为了报答赵曙的知遇之恩,在此后漫长的19年里,将全部精力都耗在《资治通鉴》这部巨著的编纂上。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英宗,群臣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葬赵曙于永厚陵。

第六名 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宋英宗赵曙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宋仁宗庆历八年四月十日(1048年5月25日),赵顼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出生。是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赵顼与其父赵曙一起入居庆宁宫,当时他曾经梦到有一位神人捧着他登天。农历三月,宋仁宗逝世,赵顼父赵曙即位,授赵顼为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是年五月,赵顼受经于东宫。据记载,赵顼相貌不凡,举止皆与常人不一。而且天性好学,每次请教学问都一直到日落而忘记了进膳,宋英宗赵曙见了他如此好学常常派遣内侍去阻止他。赵顼每次正衣冠与行礼都非常注意,即使是最炎热的时节,也未尝用扇。侍讲王陶进入宫内,赵顼率弟弟赵颢向他参拜,可见对师傅的尊重。九月,又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改名为赵顼。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宣告大赦天下。神宗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熙宁变法期间先后颁布实行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军事上出兵西北、拓地五州。变法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守旧派对变法的攻击一直存在,神宗摇摆于新旧势力之间,但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雄心大志的宋神宗赵顼由于对西夏战事的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恶化。同年三月,年仅38岁的神宗赵顼去世,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庙号神宗,葬于永裕陵。

第七名 宋哲宗赵煦

赵煦,原名赵佣,公元1077年生于东京开封府,宋朝第七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赵煦即位时年仅十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高氏去世后,赵煦开始亲政。他在位时,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在福宁殿崩逝,年仅二十三岁,在位十五年,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葬于永泰陵。

第八名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北宋第八位皇帝。赵佶在位26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个月,赵佶善书画,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赵佶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他在位时重用蔡京、童贯、王黼等奸臣,使北宋走向灭亡的道路,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赵佶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外交不力,以致民怨四起并埋下北宋靖康年间亡国的祸根。靖康之变后赵佶被俘北上,他被囚禁了九年。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两浙,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祐陵),立庙号为徽宗。

第九名 宋钦宗赵桓

赵桓,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哥哥,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北宋末代皇帝。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在消灭了辽国之后,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宋朝,直逼宋朝国都开封。赵佶惊恐地拉住蔡京长子、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真想不到金军敢这样长驱直入!”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下,群臣赶快灌药急救。宋徽宗赵佶苏醒过来,伸手索要纸笔。内侍呈上纸笔后,赵佶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又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五十七岁的宋钦宗去世,葬于永献陵。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钦宗赵桓的死因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金海陵王完颜亮命宋钦宗出赛马球,赵桓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死。然而,宋钦宗赵桓死去的消息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才传到南宋。得知宋钦宗赵桓死去的消息后,宋高宗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为无人威胁自己的皇位而暗自高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宋高宗赵构为赵桓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满满都是干货,梳理北宋九帝,赵匡胤开国,赵佶、赵桓亡国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