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76、康熙为何六次下江南

#历史开讲#

康熙皇帝最大的功绩,是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形成并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清王朝疆域辽阔,全盛时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但后来丢失了不少。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疆域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当时属于世界之最,但大蒙古国不属于中国的王朝。后来,大蒙古国分裂成五个国家,其中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疆域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因此,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

康熙对这个偌大的王朝进行精心治理,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改善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发展,使得天下安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矛盾缓和,人民安居乐业,开启了康乾盛世。

康熙皇帝十分勤政,他在治理天下过程中,喜欢四处巡视,体察民情。康熙曾经多次进行巡视,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一次北巡,向东至大海,向西到蒙古地区,向北抵达黑龙江流域,至于附近的京畿地区,更是巡查达上百次之多。然而,人们比较熟悉和流传广泛的,是康熙六下江南。

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巡视江南。当时,平定三藩之乱已有三年,南方局势稳定下来。经受几十年战乱之苦的江南民众,迫切需要过上安稳日子。因此,康熙皇帝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安抚人心,缓和民族矛盾,提高民众尤其是汉族对清朝的认同感。

康熙皇帝携带一批朝廷官员,从北京出发,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主要走水路,有时也走旱路。康熙一行经过河间、献县、德州、平原、禹城等地,沿途听取地方官员汇报,考察地方民俗。康熙专门下诏,要求各地不得骚扰百姓,民众各安其业。

康熙皇帝到达济南,参观了天下名泉趵突泉,亲笔题写“激湍”二字。康熙登上泰山,祭祀泰山神,参观日观峰,书写“云峰”二字。

康熙皇帝经过沂蒙山区,见山峦重叠,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难,路上有不少乞丐,于是下令开设粥棚,以皇帝的名义赈济穷人,并免除当地税赋。百姓们自然感激皇恩浩荡。

康熙皇帝继续南行,到达扬州。扬州是著名大城市,康熙向往已久,很想多住几天。可是,扬州十日惨案过去时间不长,人们记忆犹新,对皇帝十分冷淡。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只在扬州待了一个白天,当天晚上便移到船上过夜,第二天就匆匆离去了。

康熙皇帝乘船到达南京。南京是朱元璋发迹之地,是明朝建国时的都城,又是南明抗清的中心地带,康熙打算在这里大做文章。

康熙皇帝提出,要去拜谒朱元璋陵墓。大臣们都不同意,说历史上没有这个先例。康熙笑而不答,只是让人认真筹备祭奠仪式。

听说清朝皇帝要祭拜明朝皇帝的陵墓,南京城万人空巷,纷纷前去观望。只见仪式相当隆重,康熙亲自宣读祭文,恭恭敬敬地向朱元璋陵墓行礼。后来,康熙下令修缮朱元璋陵墓,还亲手书写“治隆唐宋”牌匾,盛赞朱元璋的功绩超过唐宋。朱元璋在江南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康熙此举对收服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康熙皇帝继续南下,经无锡、苏州到达杭州。大臣们认为,杭州以南没有大城市了,可以返回。不料,康熙坚持再往南走,要去绍兴。

康熙去绍兴是有目的的,他要去祭祀大禹陵。大禹是汉人祖先之一,在汉人中有着崇高威望。康熙到了大禹陵前,抛开皇帝身份,跪倒在地,行三跪九叩大礼。此举打动了不少汉人的心。

拜完了大禹陵,康熙皇帝才开始回返,路过曲阜时,又去拜谒孔子庙,依然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亲手书写“万世师表”四个大字。直到今天,这个牌匾还在孔庙高高悬挂着。同时,康熙令皇弟常宁祭拜周公庙,并下令免除曲阜县一年的税赋。许多知识分子和民众受到感动,被康熙皇帝的举动所折服。

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历时数月,到过许多地方,办了不少大事,效果十分明显。康熙在南巡之中,仍然心系政务,令将军国大事每三天向他呈报一次。康熙白天举行各种活动,晚上处理政务,常常忙到深夜,十分辛苦。

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巡视江南。康熙对第一次南巡很满意,决定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成果。所以,这次南巡与上次的目的差不多,往返路程也大体相同。

康熙皇帝第二次参观趵突泉,写“作霖”二字,又登上泰山,拨款修葺泰山神庙宇。康熙到了南京,第二次祭拜朱元璋陵墓,然后再到绍兴祭祀大禹,亲自写了《禹陵颂》。

公元1699年至1705年,康熙皇帝又三次巡视江南。这几次除了继续宣扬皇恩、收服人心之外,增加了视察灾区、治理水患的内容。

当时,黄河、淮河等河流水患严重,康熙皇帝亲自到灾区察看,与当地官员研究治河方案。康熙先后到过临清、聊城、东平、济宁、盐城、宿迁、淮安、扬州等沿河地区,考察了漳河、永定河、小滹沱河、黄河、淮河等多条河流,提拔于成龙等一批贤臣担任治水官员。经过几年努力,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康熙皇帝通过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民心。

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巡视江南。这个时候,清朝入关已经六十多年,康熙亲政也已经四十年,天下太平,经济繁荣,百姓富裕,进入盛世。所以,康熙这次南巡,得到沿途百姓热烈欢迎。康熙皇帝一出北京,运河两岸就聚满了民众,足有数十万人。人们有的高呼万岁,有的跟随龙舟奔跑,有的跪地磕头,盛况空前。

康熙皇帝到了扬州,住进了行宫。扬州百姓再也不是从前的态度,而是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不少人献上珍贵物品。有个百姓献上了祖传的《炼丹养身秘书》,希望康熙皇帝能够长生不死。康熙不信这个,没有接受。康熙在扬州一连住了十天,遂了心愿。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对于收服民心、稳定政局成效显著。同时,他通过了解社情民意,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制定政策、治理国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治理国家成效显著,可他对于治理家庭,尤其是对儿子们,却显得有点费劲,有些事情绞尽脑汁,不好处理。请看下一集,康熙为什么两度废太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76、康熙为何六次下江南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