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地动仪”被移出课本,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块肉都比这强

保国如瓯,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忧。

张衡,即便是不熟悉他名头的人,都应该知道他发明过的一样东西——地动仪。《后汉书》中专门为张衡列了一个传记,详细记载了地动仪这个东西:地震仪用精铜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图画和文字,形状就像酒樽一样。一根支柱,八道机关,只要发生地震就可检测出来。

原理咱并不清楚,反正外面有八个方位上的八条口含铜珠的龙。每个龙头的正下方,也有对应张开口的蟾蜍。以地动仪为中心,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哪个方位上龙嘴里的铜珠就会吐出来。大多数人接触的时候都是在学习生涯的教材中,张衡也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上个世纪年代末,中国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义在一次座谈会中表示:“张衡的地动仪模型早都该移出课本了,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这也令品史君非常疑惑:这个载入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东西,用于勉励青少年积极探索科学世界,为何还会有这样的呼声?

张衡的地动仪

东汉时期地震频发,身为太史令的张衡便开始收集全国各地地震的情况与信息。他一边亲身观察实践总结经验,一边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在经过长达六年的试验与研究后,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地震的仪器——侯风地动仪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项发明的意义,当时才公元132年,欧洲出现地动仪都在1880年之后了,这要比他们早多少年?据有关史料记载,张衡的地震仪非常准确。当时陕西商洛发生了地震,地动仪中吐铜珠的龙恰恰是西北方,这也让老百姓对此深信不疑

可文献中除了这次记载之后,就彻底消失了。毕竟是文献记载,考古团队至今未发现任何与地动仪相关的文物,那关于这个地动仪的真实性就有待考证。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一批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古代科技文化,博物馆一个叫王振铎的人将张衡地动仪进行了复原

王振铎的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根据大量文献而制成,用直立杆原理代替了悬垂摆原理。外表看似一模一样,但内部结构无从得知。在地震来临之后,龙嘴里的龙珠也根本无法吐出来,又何来检测地震可言?考古学家都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却引来了科学家们的不满。

后来国外有学者对这个地震仪模型进行了分析,表示这个地动仪是依据物体的不稳定平衡来实现的。但关于这个振动的来源,目前没有任何科学工具判断,如果车从这个旁边经过,它也会突出铜珠。这种没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东西,当个玩具还好,哪来的验震一说

教科书上为了向孩子们做更好的呈现,将这个仿制的地动仪说成张衡的。一方面准确性很低,另一方面它也不具备验震器功能,所以中科院院士傅承义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毕竟“房梁上掉块肉就是最基本的天然验震结构,比这个不能验震的地动仪可强太多。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 傅承义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国际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很清楚靠那个地震仪来记录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人们无从得知张衡地震仪内部的构造,所以才说出了这样比较夸张的话

强烈的呼声下,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教材的严谨性。不过后人又会不会制造出更加接近原貌的张衡地动仪,并且具有一定的验震性,现在还无法轻易下结论。那这一天会不会实现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张衡的“地动仪”被移出课本,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块肉都比这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