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00集-41、炀帝功过

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从地域上统一中国,但隋王朝的统一并不牢固,在平定江南之前,中国经历了近400年的分裂时期,地方豪族势力的极大发展,导致了中央权力削弱,几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就可以改朝换代。到隋朝初年,地方势力仍然威胁着皇权,大隋王朝建立后的一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叛乱,而且多数发生在新统一地区,如何消弭分裂隐患,让王朝实现长久的统一。这个几百年来无解的难题,需要大隋王朝的统治者用超前人的智慧去解决。

开皇初年,一名叫梁彦光的官员,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如果在以前临近赴任的这段时间将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他需要自己挑选和任命僚属,帮助他处理各方面事物。但从开皇三年的时候,他在不必这样做了,因为隋文帝废除了地方长官,就地自聘僚属的制度。他的下属以后只能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黄正建:因为这个从魏晋南朝以来,地方官员主要由当时这个地方长官自己来辟属了,这样就造成一个弊病,就形成一个地方的这种小集团,或者说这个地方的割据,对于中央集权,对于中央的统一的领导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杨坚看这种弊病,所以他当了皇帝以后呢,他就做了一个改革,就是把所有的用人权、任命权都归中央。

全国2000多个县以上行政建制的官员,不论用何种方式选拔出来,最后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因此在吏部官员忙碌的时候,地方官上任反而显得轻松很多。在相州,梁彦光只能工作3年,3年后,朝廷会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将他调往外地,从隋初开始,文帝就规定州县长官三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因为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很容易被地方豪强拉拢结交,进而互相勾结,影响到中央政令的推行。通过这些措施,中央不仅把地方官任用职权全部牢牢控制,而且可以防止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强互相勾结,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南北朝时期,王朝的更迭十分频繁,地方势力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的设置十分混乱。杨坚把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变成州县两级制,撤郡500多个,裁减了大批官员。

北京大学教授-吴宗国:这样,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量就大大加强,所以各项改革措施就能顺利进行。

由于王朝更迭频繁,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官职和称谓,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想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对制度作出了重大革新。在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下设有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部,在六部之下,各有四司,负责各项具体行政事务,在后人的逐步完善下,三省六部制最终成为非常先进的政治制度。

北京大学教授-吴宗国:三省六部制,它至少才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把决策跟行政分开,那么,它这个的中间呢,它是通过一种程序的分工,而不是一种互相的制约,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治理念,一种政治措施。隋朝统一前,连年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和荒芜土地,而且地方豪强直接控制着当地的人口。这既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兵役征收的对象,也给国家稳定造成了隐患,再加上当时赋税制度,徭役制度不合理,很多农民隐瞒户口,这些都导致了政府控制的户口大为减少。

北京大学教授-吴宗国:农民隐瞒户口的办法很多,明明20几岁的小伙子说才六岁,明明45岁的壮汉说已经70岁了。那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这个中间包括减轻赋税,减轻徭役,减轻刑罚,使得老百姓觉得报了户口这个受政府的控制,比接受这个豪强的控制保护、负担还轻,他可不就愿意去向政府申报户口了。

通过整顿户籍,隋朝政府清理出隐漏人口164万口,还有大量逃亡农民通过申办户口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国家控制了大量的自耕农,并以此作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含嘉仓遗址 河南省洛阳市

这是1969年在洛阳发掘出的隋朝粮仓,含嘉仓直到唐朝这个粮仓依然在使用,这样一个粮窖可以存放多达50万斤的粮食,今天在一些粮窖里还能找到大量已经炭化的谷子,含嘉仓面积45万多平方米,有粮窖约400个,而这只是隋朝存储粮食的一小部分。当隋朝进入一个稳定发展阶段后,国力迅速增强,国库充盈,公元589年,国家控制的户口为700万户左右。到文帝晚年公元604年,户口就已超过了890万,短短15年时间内增加了近200万户,这无疑是个惊人的成就。伟大的君主,除了要让国家强盛,还必须为帝国挑选一位理想的继承人,一向几乎无所不能的杨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难,因为太子杨勇太令人失望了。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雷闻:他生活奢侈,这与向来提倡节俭的杨坚呢,观念就很不相同。杨坚和独孤皇帝一共有五个儿子,三子杨俊封为秦王,助阵洛阳,四子杨秀封为蜀王,出镇益周,幼子汉王杨谅则留在长安。而此时,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广在干什么呢?公元591年11月23日,扬州总管府的大殿香烟渺渺,一场隆重的受戒仪式正在这里进行。这场法事极不寻常,因为主持受戒仪式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宗派之一,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大师,而接受菩萨的正是隋王朝在江南的最高长官晋王杨广,这一年,杨广21岁作为隋朝的皇子,杨广为什么要纡尊降贵和僧人杂处呢?就在两年前,平陈之役完成了中国政治统一,但南方并不平静。第二年,江南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反隋叛乱。杨广又授命出镇扬州,叛乱虽然很快平息,但如何尽快消除江南人士百姓对于新兴王朝的敌视,无疑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杨广把目光投向了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佛教,几百年来,江南社会都笼罩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中,而智顗则是当时江南最著名的佛教领袖,对僧俗各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雷闻:对于杨广来讲呢,跟着这样的名满天下的高僧来交往的话,有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然后呢收江南之名望,事实证明呢,杨广这个,跟智顗(yi)交往取得了很大的收效,在很大程度上呢扭转了平陈战争以来,隋朝这种征服者的形象。

开皇二十年年十一月的一天,大隋皇宫里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一件影响大隋王朝命运的事情发生了,经过长时间考虑,杨坚终于下定决心。他更换了皇位继承人,太子杨勇被废,取而代之的是杨广。公元604年六月,一个隐秘的消息传出仁寿宫厚厚的宫门,迅速在隋帝国蔓延,64岁的皇帝杨坚病倒了,一个月后,为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杨坚去世了。杨坚给太子杨广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杨广即位后,次年改元大业,登上帝位的杨广,能否向父亲杨坚那样大有作为呢?面对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帝国,新的君主即将拉开其波澜壮阔而又毁誉不一的人生。1000名美女拉着龙舟,缓慢前行,他们各自手持雕板镂金的船桨,这就是托名唐代颜师古所撰的大业拾遗记中所载,隋炀帝的一次江南出游,在明代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描写则更为细致。除了1000名美女之外,又添上1000只羊。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雷闻:所以我们可以想见,从大力水手到这些美女和嫩羊,这样呢故事就变得越来越香艳,但在香艳化的过程中,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也被妖魔化了。

实际上,杨广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业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号。隋书炀帝纪说,他,上秦汉之规模处处以秦皇汉武工的功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历史上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须要有所作为,杨广首先继承和完善了父亲杨坚创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早在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每州岁贡三人,当时主要是明经与秀才两科,时称贡举,正式确立了后世所谓的科举制,大业初年,杨广又创立了进士科,实际上是一种文学科目,从而形成了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列的常贡,体现了国家对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隋朝的进士科虽然人不多,但其中的房玄龄,侯君集和孙伏伽等人,后来却成为唐初的名臣。杨广曾经在南方生活很长时间,他深刻认识到,江南陈朝故地与北方在文化上还没有真正融合,山东地区也不安定,国家的统一局面并不牢固。此外,作为都城长安人口众多,关中物资供应不足,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杨广需要重新选择一座居于华夏中心地势险要,而且具有良好交通和经贸条件的城市作为都城,以便加强对东方和江南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最终他将目光集中到自古以来号称天下之中的洛阳。

人民大学教授-刘后滨:东部的河北、山东的政权是不服你的,你心统一以后,他们有一个强大的反弹,南方也一样。开皇9年杨广平城之后,第二年开国10年就是陈朝旧境全叛,那么巩固统一是杨广面临一个很现实,很严峻的任务,如果你停在关中,在长安,那个,指挥起来是很不方便,而洛阳,他认为天下之中相对于来说控制这个河北山东控制江南,他是比较有利的,最终,杨广和他的大臣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洛阳,东都洛阳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有丰沛的饮用水源,而且临近山东,河北与江南等产粮区,最重要的洛阳居于国土中心,是隋朝的交通和经贸中心。王朝的都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气质,谁能够担负起设计建设洛阳城的重任呢,这个重任最终落到了宰相杨素,杨达及主管工程的将作大匠宇文恺的身上,接到皇帝营建东都的诏令,几位大臣立即启动起来,仁寿四年11月,仿佛一夜之间。隋帝开国以来最大的工地突然出现在洛河边上,上百万民工被征调到洛阳,大隋的新都城即将拔地而起。杨素等人没有让杨广失望,仅仅用了14个月,一座巍峨的都城拔地而起。东都洛阳城周长27.5公里,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如此短的工期内建成这样规模的城市也是难以实现的。人们不禁好奇这样的奇迹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黄正建:是这些民工的苦难,造就了东都的辉煌,因为当时记载征发民工的时候,大概有几百万人来修这个东都,几乎每天都有运尸体的车,就是民工尸体的车,东到成皋,也就是现在的荣阳,北到河阳,每天运尸体的车都在路上来往不绝,就是这些牺牲了大量的民工,在这尸体上建造了东都这座辉煌城市。(王先生的家族时代居住在洛阳城,制作宫灯的手艺,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我在这做宫灯是祖传,我这是从小就开始做灯,过去这灯不叫宫灯,叫灯笼,洛阳的宫灯历史悠久得很,全国买灯都得跑到洛阳来。)在东都洛阳刚刚建成的时候,河北地区的3000多将被官府迁入洛阳定居下来。同时,杨广又将天下各州,几万户商迁入洛阳,为洛阳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从那以后,洛阳又重新成为古代中国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东都洛阳城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营建东都的工程没多久,杨广又有了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在动用数百万人修建东都的同时,还要动用大量人力开挖大运河,杨广的目的是什么呢?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楼劲:江南的经济发达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人口和朝廷。这时的加强整个南北之间的水路运输应该水路运输的便利,水路运输的低成本成了一件迫切的事情。物资军队的调配都需要有畅通的交通。那么,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那当然是水路。

605年也就是大业元年3月,杨广征发百余万人开通济渠,以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又发淮南十余万百姓开挖邗沟,以沟通长江与淮河,公元608年,又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公元610年,隋炀帝又下令开江南河,沟通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交通,仅仅6年时间,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组成的大运河就全部完工,流淌了14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今天依然忙忙碌碌,运河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为运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一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今天,船主老李从17岁开始,就帮着父亲在运河上跑运输他的家庭从祖父那一辈起就生活在运河上,一年有一年运河上的木船换成了钢船,掌舵的祖父换成了老李,唯一不变的是运河人的生活,还将一代又一代的继续下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约2000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近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将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经济中心连为一体,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至今仍在造福炎黄子孙,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迎来了唐宋统一的灿烂文明,大运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

这里是西部的一段古丝绸之路,即使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再次行进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在1400多年前,杨广层不辞辛劳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西巡张掖。

人民大学教授-刘后滨:隋炀帝本人,他有那种要和汉武帝秦始皇来比绩的就是相比的这种雄心。那么汉代帝国的那种隋朝建立的帝国的概念是要有世界存在感的,是要在这个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影响的要和人交往的他自有一种努力,要打通中国和中亚甚至和欧洲之间的这种交往的通道。

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由于战火连绵,各地政权更迭频繁,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为烟尘断绝,曾经的繁荣早已陨落,大业5年,杨广西巡河右,这次出巡,主要是为了解决吐谷(yu)浑对河西走廊的军事威胁,维护边境安全,因为就在一年之前吐谷浑的军队屡屡侵扰张掖等边关重镇,杨广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取得全胜,丝绸之路重新打通,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现郡县制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祁连山海拔近四千米,杨广曾率军从这里穿过,他是中国历代第一个也是唯一到过西部的帝王。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曾在燕支山大设宴席,款待高昌王麴文泰及西域27国来朝见的大臣和使者。来自武威张掖等地的许多仕女、百姓也盛装出席,各国商人云集张掖进行贸易,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隋炀帝在位14年,曾经二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他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了建立一个幅员广阔的帝国,成就他的大国之梦,建立一番足以与秦皇汉武比肩的大业。隋炀帝始终在不停地奔走,但这也给它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随的速亡埋下了祸根。

这里是东北的辽河以东地区1400多年前,一部分高句丽人曾今居住在这里,他们还不时进犯西辽地区。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就曾派汉王杨谅率30万大军反击了高丽和靺鞨对辽西的连兵进犯,公元611年,隋炀帝决心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这年二月,杨广下诏讨伐高丽,为什么要打高丽完成国家统一,实际上是打辽东,当时朝野皆以辽东为意,为什么以疗东为意,辽东原来是汉朝的四郡地,原来是中国统一王朝的一个部分。这个辽东没有统一进来,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完成。所以说,从隋文帝开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个皇帝都打流动,为什么要打就是要完成国家的统一?作为地方来说,国家的,这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公元611年为争辽东,全国各地的军队、水手乃至粮草,辎重等都汇聚到涿郡,所有人都认为,你大隋今天的强盛,平高丽,将像平陈战争那样顺利,甚至比平陈还要轻松许多。杨广对战争结果更为自信。然而,此时的隋炀帝根本不会意识到东征高丽这个决定最终拉开了隋王朝空前危机的序幕,当然也是他个人悲剧的开始。

人民大学教授刘后滨:他忽略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你这个隋朝的军队出海作站并没有什么优势,你不善水战,尽管一直来沪的水军,那其实也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了,隋军最终大败,战后清点,渡过辽河的30万隋军,回到辽河以西才2700人,损失惨重的隋炀帝很快组织起第二次东征就在高丽马上弃城投降,几近成功的时候,有人就从后方匆匆赶到,向杨广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杨玄感起兵叛乱了,杨玄感时任礼部尚书,负责在河南督运粮草。他扣下即将于前线的军粮起兵造反,许多关陇新贵子弟纷纷响应,判乱的兵力一度多达几万人,直奔东都杀去。杨广闻讯后,立即下令从高丽撤军。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黄正健: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他为什么叛乱呢,最直接原因就是杨广,也就是隋炀帝在他继位以后曾经对杨素有过猜疑,说杨素如果不死了的话,我也会把他给灭掉。那么,作为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自然心里就感觉很害怕,害怕有朝一日,隋炀帝对他下手,隋帝国的各路重臣得知杨玄感造反,怕危及权贵势力,不待杨广命令即纷纷起兵讨逆。虽然杨玄感吸进了近10万各路农民军前来投奔,但是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不过一个月就被消灭,杨玄感自杀身亡,第二次征辽东就这样被叛乱所打断。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雷闻:当时追随杨玄感起兵的还有一大批像李密和李子雄这样来自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成员,这个现象就像标明了隋朝统治阶层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分裂,另一方面的杨玄感起兵使第二次征辽战争,很快就失败了。这样呢就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使之后的农民战争能获得一个更多的发展空间。

公元614年,杨广三征高丽。此时高丽历经三年战争,国力早已不支,只好向隋炀帝认错并称臣求和,这次东征大隋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但是隋朝国内早已怨声载道,天下骚动。据史学家考证,攻打高丽的兵役徭役量超过了隋代几项大工程的总和,达到几乎全国就役的程度。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黄正建:征高丽130万军队要多少人来供他们吃、住、还有一些军队兵器什么的,那要征发更多的人来为他们服务,就拿造船来说吧,当时就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几个造船厂,比如东南,就征发了很多人日夜不停地为他建造战船。那么这些民工就站在水里头,天天在为给他造船,结果腰部以下都生蛆了,死者也是差不多死了一半左右,征辽大军中的大规模逃亡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逃到山东河北深山大泽之中,很快全国就形成了三个农民军集团,即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以及窦建德领导的河北气义军,百姓摇旗呐喊的时候,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爆发了,大业13年,唐国公李渊、武威富豪李轨、江督通守王世充等手握重权的大臣,不约而同,纷纷起兵,割据一方,众多士卒也加入其中。公元616年杨广在万念俱灰之下带着萧皇后第三次乘龙舟经大运河来到江都,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却是逃避,而且这一次他再也没能重返关中故土。杨广把在长安时就一直置于案头的名贵铜镜也带到了南方,它有时依然会揽镜自照,面对镜中的自己感慨到这么好的一颗头颅,将来会是谁来砍下呢。大业14年3月14日,全副武装的叛军闯进杨广的寝宫,最终,杨广死于江都。丢了江山社稷的阳光,早就想过自己会丢了性命,想过后人将会批评自己,但它无法预料后世人提及隋炀帝往往会联想到残暴、奢靡等词,最终他还丢了名誉。杨广的悲剧,不只是国破身亡,更在于他的形象被后世刻意的贬低。

事实上呢。他推行了很多政策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的,只不过呢在当时情境之下,他推行的急了一点,也早了一点,毕竟经过了数百年的这个割据战之后呢,广大百姓呢,他需要的其实是安定的。他们基本要求过上平稳富足的生活。

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开发西域、乃至攻打辽东,都是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杨广还进一步推行政治制度改革,完善了三省制与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一位辛劳的帝王,杨广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制度成果,大业这个作为昭示杨广满腔抱负力图创建宏图大业的年后,最终只走到了大业14年,也就是公元618年应运而起的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继往开来,并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的历史即将走向又一个鼎盛的时代。

历史90秒:贞观之风

贞观17年,这一年的正月17日,一代名臣魏征逝世,这对于唐太宗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出殡那天,唐太宗登上皇家禁苑的西楼。遥望夕阳下,渐渐远去的送葬行列,悲恸不已。李世民无线感念魏征,他之后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曾经拿魏征作为检查自己对错的一面镜子,现在唐太宗成为后世上至最高帝王下至普通官吏的一面永不磨灭的镜子,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贞观时期的中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和谐社会,唐太宗和他的时代,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之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中国通史100集-41、炀帝功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