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邪——首辅张居正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张居正戏分并不太多,算不上主角。但在明朝的历史上,张居正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任内阁首辅10年,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其裁决,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是个亦正亦邪的铁腕人物。

一.知进退。张居正智商情商特别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被授庶吉士(相当于内阁的资料员和文字秘书),给内阁重臣徐阶当助手。任庶吉士期间,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迅速成长起来。当时,内阁斗争激烈,严嵩得势,徐阶受压。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历练,对朝廷的政治腐败有了较深的认识,上了《论时政疏》一文,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但奏章并没有引起重视,张居正明白了,他是徐阶的人,只要严嵩还在位,他向上提任何意见建议都是浪费感情,搞不好还会惹来横祸。此后,终嘉靖一朝,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不上疏,并不意味着不表现、不出头。张居正开始老练地“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徐阶的帮助下,张居正改任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并与贬入裕王府的太监冯宝同为裕王子朱翊钧的老师。这样,一方面,离开了权力核心,避免了官场斗争;另一方面,攀上了潜力股裕王。裕王是嘉靖第三子,前两个哥哥都因病去世,一旦嘉靖殡天,裕王极有可能成为新皇帝。后来裕王果然登基,是为隆庆皇帝,张居正也随之走红,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二.精权斗。隆庆皇帝寿命不长,登基六年即去世,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是为万历皇帝。高拱、张居正以及礼部尚书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当时的内阁首辅是高拱,张居正屈居次辅之位。由于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影响力不亚于高拱。万历的另一位老师冯保担任司礼太监,已与张居正结成同盟。

为了赶走高拱,万历元年(1572年)六月十五日,张居正指使冯保,在皇贵妃李氏(万历母亲)和陈皇后面前将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声称高拱有谋反之心,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大惊失色,只能依靠张居正。六月十六日两宫宣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高拱听旨后,“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被张居正假惺惺扶起来。就这样,高拱仅仅做了7天的托孤大臣就被张居正取代。

担任着首辅后,张居正一方面结好冯宝,掌控内庭动向。另一方面,推行的章奏“考成法”,加大对官员的监管力度。具体方案是:在六部各衙门分置三本账簿,一本是底册,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另两本同样的账簿:一本送六科给事中(谏言和监察官员),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定期检查,如果有积压未按时完成的,就由各科上奏候旨。再一本送到内阁备查。各省、各府亦是如此。这样,张居正将明朝祖制六科控制六部,变为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督促六部抓落实,从而将所有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几乎震主”。

三.善理财。这是张居正最大的贡献。中国明代税制:田赋(土地税)以田亩纳课,徭役(农民为国家做义务工)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经过长期的演化,田亩集中到官绅地主手中,这些人利用权力隐瞒田地,不纳税、不服徭役,造成财政困难。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实行田亩清丈并推行一条鞭法。其中清丈土地,增加了税田2.8亿亩,扩大了征税面。—条鞭法就是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这样简化了手续,使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搜刮农民。一方面,增加了国家收入,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农民负担。

随着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根本好转。太仆寺(国库)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国家粮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存放的粮食可供北京城老百姓及驻军十年之用。

四.太专横。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斥责皇帝。张居正在任首辅的同时,继续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他每天布置功课,如果小皇帝没有认真背诵或领会,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有一次,小万历读《论语·乡党》时,把“色勃如也”读成了“色背如也”。张居正当着众大臣的面,厉声吆喝,吓得小皇帝连忙低头纠正。

第二个故事,夺情风波。万历五年(1577年)秋天,张居正的父亲在湖广江陵去世。按明制,张居正应当停职,回原籍丁忧,守孝二十七个月。张居正当然不想走,他一方面照例报告丁忧,另一方面,又暗示皇帝慰留。这样,在万历皇帝三次慰留后,张居正“终于答应”留在京城办公不丁忧了。由于是居丧期,张居正用布袍代替锦袍,以牛角腰带代替玉带,穿着这样的丧服在文渊阁照常办事。皇帝停发他的官俸,但同时命人按时致送柴火油盐和酒宴,以示关怀优待。

这套慰留把戏,骗不了大臣。翰林院的几十名官员以及吏部尚书张瀚等人,当面向张居正提出劝告,要他离职丁忧。两名翰林和两名刑部官员上书参奏,称张居正贪恋禄位,不肯丁忧,置父母之恩于个人名利之下,恳请帝勒令他回籍,闭门思过。最后的结果是,锦衣卫把四名参奏官员逮到午门之外。两个翰林各受廷杖六十下,并被予以“削籍”,降为庶民。另外两名刑部官员再加打二十下,充军边省,终身不赦。

五. 贪财色。先谈他的贪财。张居正生前,就有贪财的恶名。“入阁未几,而富冠全楚”“宫室舆马,妻妾奉御,有同王侯”。陕西道御史杨四知告发张居正有十四大罪,其中一条就是“贪滥僭窃”,“银火盆三百,诸公子碎玉碗玉杯数百”。张居正死后,万历抄了他的家,抄出黄金两千四百余两,白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另有玉带十六条。据说张居正坐的轿子,需要32个人才能抬得动,有个特别雅致的名字——如意斋。这如意斋空间广阔,不下于五十平方米,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办理公务,接见客人;卧室供张居正休息。轿内还配备有卫生间,两侧带有观景走廊,可凭栏远眺,欣赏风景。

再谈他的贪色,张居正沉溺声色,常有美人拥戴左右,家中有名分的妻妾高达7位,还有大量的宠姬。抗倭名将戚继光曾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到后来,由于身体不行,又大量使用“春药”,张居正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服了大量的春药有关。

贪财贪色之外,张居正还特别贪美食,他在与官员们谈话时,直言不讳地说:“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想保吃和穿,当好这个官”。虽然话说得不受听,道理却极其深刻。到后来,张居正嘴巴越吃越刁,平时吃饭,一餐百菜,尚嫌“无下着处”,逼着厨师不断变换花样,独创了一道名菜“鸡舌羹”。做一碗“鸡舌羹”,不知道需要多少鸡舌头才能烧制出来?张居正的好吃和腐败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以上就是真实的张居正,一个亦正亦邪的大功臣。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大明王朝历史人物系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亦正亦邪——首辅张居正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