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汉武帝

信大家对于千古一帝汉武帝肯定是不陌生的,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十六岁继位。

汉武帝(刘彻)

大家肯定对于汉武帝为什么能被称为千古一帝有疑问,我们可以从他做的功绩一一分析。

一.加强皇权

削弱相权

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比较年幼,所以当时由窦皇后垂帘听政,权利很大。汉武帝想要将权利从窦皇后手中夺回来,就设计杀了姜皇后,在这过程中发现丞相的权利非常大。当时丞相的权利可谓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替皇帝管理百官。汉武帝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从此之后任用的丞相都是唯唯诺诺之人,不敢不听从他的话。

2.扶持新势力

扶持了身边的尚书、中书、侍中等参与处理国家大事。因为这些人平时都在皇帝身边是皇帝比较亲近的人,所以也被称为内朝。

削弱地方势力

削弱地方势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剥削地方诸侯的权利另一方面打击地方豪强。在这方面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各诸侯王在将诸侯位传给嫡长子的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部分封地分封给其他诸子为候,让他们建立侯国。各方诸侯也是欣然的接受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欢的儿子,可因为不是长子不能获得家产,但推恩令一出,分家产就变得合理了起来。就这样既不会让诸侯王有很大的反应,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削弱诸侯王的权利。

二.独尊儒术

1.设五经博士

战国时就有博士,秦承袭此制,也设立博士官。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此后,博士的职位就只有被官方认可的儒家五经大师才能担任,其他学派虽然没有像秦代那样被明令取缔,但已不能取得官方学术的地位了。这一措施是“独尊儒术”的集中体现。

2.建立博士弟子制

博士官因学识渊博,也常常以私人名义授徒讲学。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 自此,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以儒术取士

汉代自高祖始,就重视选贤任能。 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则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太学生通过考课,通一经者即补为官。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4.视学制度

君主视学自古有之 。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东汉时皇帝视学成为一种制度。视学时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要召集博士讲论五经,有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业,还要与师生欢聚。 为了弘扬儒学,每次视学皇帝还要聚众宣讲。以上诸项措施都为“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起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三.首开丝路

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就

丝绸之路

是在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汉武帝当时差遣张骞出使西域,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世界,促进了文化与经济交流。

四.开拓疆土

1.北方疆域的开拓。

攻击北方和河西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云中、雁门2郡北界也得到恢复。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2.置河西4郡。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3.南方的扩展。

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公元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内迁至江淮之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又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设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临海东南)2县,属会稽郡。

4.西南7郡的设置。

公元前135~前109年开西南夷,在夜郎、且兰、邛、筰、冉駹、白马氐、劳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为、牂柯、越雟、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陕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6郡在今云贵和川边地区,西南界达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

东北乐浪4郡的设置。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去看我之前发的文章,冠军侯霍去病和大将军卫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千古一帝——汉武帝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