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葛亮的一生

鲁迅:“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鲁迅先生对于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做出了评价:多智近乎妖!就不像是一个真实的人。

现在普遍流行的对于诸葛亮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而在三国演义中也主要集中于描述诸葛亮的那些武功:“隆中对”、“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但是却对诸葛亮没有一个全面的描述,那么接下来,就探寻一下诸葛亮的一些“其他方面”。

1.被神话的“隆中对”

一说起“隆中对”,我们便想到,这是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对于集团日后的道路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对刘备势力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隆中对”真的是如此独一无二、见识深远吗?

其实,“隆中对”在当时来看,是一条比较普遍的认识,类似“隆中对”的建议有很多。

《三国志·鲁肃传》:“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

三国中吴国的鲁肃就向孙权提出过类似的建议,除了鲁肃,还有甘宁、庞统,等。

《三国志·甘宁传》:“南荆之地……至尊当早规之……大势弥广,可渐规巴蜀。”

《三国志·庞统传》:“今益州国富民强,可权借以定大事。”

当然,“隆中对”在当时来说也是非常明智的。

首先,当时刘备所面临的情况是,北方曹操势力已成,不可能向北方发展,东吴更是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努力,牢不可破,因此,占据荆州、再图益州,可谓是唯一的道路了。

因此,“隆中对”不是优中选优,而是唯一且可行的道路了。

2.忠心耿耿的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要说三国时期谋士如云,诸葛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唯有一个“忠”字。

诸葛亮自从跟随刘备以后,便一直忠心耿耿,在白帝城托孤以后更是到达了巅峰。刘备的语言或许是试探,也或许是真心,但诸葛亮的回答却也是表达了心意,同样也用自己接下来的后半生证明了他的话语。

3.军事才能——“平平无奇”

谈论到诸葛亮军事上的成就,我们可以说出好多:“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设坛借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八阵图困陆逊”,但是,这些却都不是他自己的功绩,而是罗贯中给与他的。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这些是由刘备自己做到的,和诸葛亮无关;

“草船借箭”,众所周知,这是孙权和鲁肃偷窥曹操大营时,无意中做到的;

“设坛借风”、“火烧赤壁”,更是全是由周瑜自己做到的;

“三气周瑜”,无稽之谈,历史上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最后死亡也是因为其操劳军务所致;

“八阵图困陆逊”,八卦图也只是一种排兵布阵的方法,怎么可能困得住陆逊呢?

当然,诸葛亮也是有自己的军事事迹的,例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是很显然这两个事迹也是被夸大了。

“七擒孟获”,历史上孟获是一个文官,不是武官,那么也就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种要被俘虏其次才归顺,实际上是很是顺利的就归顺了蜀国,

“六出祁山”,历史上诸葛亮也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走出了祁山,而且在做这些次出征中也暴露出其军事战略眼光的缺乏,第二次北伐出征,前后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原因竟然是粮食吃完了!

因此,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时:“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4.政治才能——“天赋异禀”

要说军事才能,诸葛亮不行,那么他的闪光点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在其政治能力上!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

刘备初入益州,不大安定,法正建议仿效刘邦,来个约法三章,获得百姓的支持,但是诸葛亮却是护理力争,要求严峻法纪,没有墨守成规、仿效先贤,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帮助刘备顺利的完成了初入益州的过渡。

除了法律,在经济上也是成就突出。在汉中因地制宜实施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北伐的物资需求,在其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军的军营里面“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可以看出其在农业上的杰出成就。

而其主导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如“山河堰”等,如今仍是汉中地区大规模灌溉的水利工程。

李仪祉:“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

所以,诸葛亮或许不是一个军事天才,但它绝对是一个内政奇才!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小结:

时光的指针一刻不停地走着,历史也在不断的更新着,而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偏移,因此小编愿意去站在一个客观、独立的角度去看历史人物。

若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和小编讨论。

关注不迷路。@阿德学历史,陪你一起看历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浅谈诸葛亮的一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