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丨浅谈郑板桥的民本思想

□吴靖宜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以其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是第一位提出“写诗,绘画,是慰天下之劳人”观点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在郑板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忧民、为民、爱民三个方面。

郑板桥的“忧民”。郑板桥一生作了不少诗,大部分诗词都体现出了忧民。潍县任上,面对天灾连年民不聊生,他深入到百姓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将所见所闻写到了诗词里,为痛苦落难的百姓发声。例如《逃荒行》中:“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还家行》中:“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拜坟一痛哭,永别无相忘。”无不流露着对百姓的怜悯与心疼。

郑板桥的“为民”。郑板桥三岁时家道中落,陷入贫寒境地的他从小体会到了下层社会的悲苦,生活的艰辛。步入仕途后,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得志泽加于民”的远大志向。灾荒年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带头捐款赈济灾民,实施以工代赈,减少社会动荡。在灾荒上报朝廷以后迟迟得不到答复的紧急情况下,他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尽心竭力维护百姓的担当之举,所隔几百年,依旧深深打动人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弘扬。

郑板桥的“爱民”。郑板桥经常微服出巡,只带一名随从从大街转到小巷,不事张扬,对积极上进的寒门书生频频慷慨解囊相助,对缺衣少食的贫寒人家常常给予救助。正是因为他爱民,所以赢得了潍县百姓的爱戴和敬仰,甚至世世代代都忘不了他。《清代学者像传》中记载:“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将人民群众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为民之责,常怀忧民之情,只做爱民之事,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德。郑板桥的民本思想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去学习和弘扬。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排在首位的,这是为官的第一要素。而纵观郑板桥的一生,无论是为官前的贫苦,仕途中的艰辛,还是辞官后的富贵,都没有忘记做人的根本。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潍城区委组织部)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蔡继钗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干部学习会丨浅谈郑板桥的民本思想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