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春光照眼意如痴,愧我江南统锐师。豪情廿载今何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这是陈毅元帅在1939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充满了浪漫的革命主义豪迈情怀,1939年11月7日,为统一协调与指挥苏南的新四军部队,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在溧阳县水西村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部共有4位负责人: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并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前,陈毅作为江西军区总指挥兼西方军总指挥,负责指挥招携、永丰前线作战。
1934年8月28日,国民党周浑元部出动1个师向赣江以东万安、老营盘一线阵地发动进攻,双方激战之时,陈毅前往红军第6师师部指挥所察看战况,当时陈毅骑着马,因为目标明显,突然一串机枪子弹飞来,击中陈毅腿部,他身受重伤,摔下马来。
正是因为陈毅重伤无法行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准备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陈毅身负重伤正躺在利用农舍建起的病房中。周恩来在临行前去看望陈毅并向他传达了中央的指示,任命陈毅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负责军事指挥。这就样陈毅便留在南方打游击,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在抗日战争后期,陈毅担任新四军军长,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及前委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副指挥粟裕,原名粟多珍,于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会同,他的家境富裕,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进入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教导队,第24师师长便是叶挺,在教导队他被提升为学员班长。
24师长随后改编为24师72团,粟裕也随即成了72团警卫班的班长,同年8月1日,他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随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不过粟裕的提升速度并不快,这当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粟裕经常受伤。
但是他的指挥水平却提高很快,特别是中央红军长征后,粟裕带领一支人数很少的游击队打了三年游击,长期的战争考验,从而使他成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所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时,他被任命为2支队副司令。
粟裕在抗战期间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等,在解放战争期间,更是指挥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等,被人称为战神,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是排名第一的大将。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罗忠毅,于1907年生于湖北襄阳,1917年进入襄阳模范高等小学就读,1927年7月,罗忠毅入冯玉祥部当兵。1931年,罗忠毅随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到江西,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班长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后到瑞金入红军学校学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罗忠毅曾任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员。
后来罗忠毅任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1941年11月28日凌晨,由于情报泄露,苏南日军出动步兵、骑兵、炮兵3000余人,偷袭新四军第16旅旅部及其他重要目标,16旅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指挥部队突围,战斗十分惨烈,旅长和政委冲锋在前,最后罗忠毅、廖海涛等270多名指战员全部中弹身亡,罗忠毅牺牲时年仅34岁,这次战斗史称塘马战斗。2009年9月10日,罗忠毅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政治部主任刘炎,于1904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今刘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来参加了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时编入1营2连1班任副班长兼党小组长,后又升任排长、副连长兼连的党代表,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后来随陈毅打游击,深得陈毅信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刘炎任新四军1师政委,而1师师长就是粟裕,粟裕和刘炎搭档,但由于刘炎身体不太好,在长年征战的艰苦岁月中,加上医疗条件也差,1946年11月20日在临沂病逝,年仅42岁。
也就是说新四军江南指挥刚成立时的4位负责人,仅有2人活到解放后,由此可见战争的残酷性,他们所做的贡献值得后人铭记。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4位负责人,仅2人活到建国后,分授元帅和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