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第42页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白社会的变革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46 讲到这儿,相信各位读者一定很想知道郑成功方面的情况,为什么李定国苦苦等待的郑成功援军还没到呢? 这一次,郑成功倒的确是出兵了。 十月十九日,郑成功委任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领兵数万,战舰百艘,从厦门出发前往新会战场,支援李定国。 这次郑成功的出兵有很多疑点。第一,郑成功是一个凡事比较喜欢...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作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事迹被每一个中华儿女口口相传,只要一提起郑成功,大家立马就会想到,他是民族英雄。的确,在明末那个乱世中,他抗击满清,击溃荷兰殖民者,将台澎又重新收回到了中华儿女的手中。 出于对郑成功收复失地的纪念,人们为他建造雕像,并将他的雕像手握宝剑面向台澎,守望着自己收回的国土。作为民族...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为反抗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战斗了一生。 郑成功,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乡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出于日本平户。其父郑芝龙为著名海盗,纵横东南沿海,后受明朝招抚,升至福建总兵。1630年郑成功7岁时,郑芝龙把他从日本接回,住在安平(今晋江县安海镇)。郑芝龙以重金聘请名师教他习文练武。...
郑成功。 原名郑森。 年少时从父当过海盗,十多岁时便和荷兰人动过手。 后来其父郑芝龙接受崇祯帝的招安,成为明朝的封疆大吏。巅峰时期拥有三十万水师。 再后来就是李闯进京,崇祯自缢,满清入关。这一支大明水师毫无作为目睹了一切。 说来倒也真不怪他们,福建距离北京本就太远。一直到南明政权建立这支水师才有了用武之地。 我们今天不谈郑成功都打过什么仗。只来聊聊我们这位传...
龚自珍著作有《龚自珍全集》、《己亥杂诗》 龚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龚自珍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祖父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为官清廉,受百姓爱戴;父亲官至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而龚自珍的母亲也极具文学修养。 著作有《龚自珍全集》,近代诗文合集。初名《定意文集》,9卷。一生共留下散文300余篇,诗词近800...
谭嗣同(1865-1898) 谭嗣同这个名字对于国人来说绝不至陌生,他在狱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题壁诗句、临行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慷慨陈词,映现了中华儿女自古相承的铮铮铁骨,也激发了无数后人的豪迈情怀。 自其殉难以来,维新志士、六君子之首、佛学彗星、湘学代表等多少盛誉加诸其身,却仍不足以概括这位铁血男儿短暂却又壮阔的...
清道光年间,一个萧瑟的秋日。龚自珍独自坐在床前,看着片片落叶飞落枝头,又平添了几分伤感。 他想起远在京城的情人,因为被人察觉了私事,她被赶出了家,如今流落街头,一定也非常不好过吧。 想到这里,他走进屋内,从角落里拿出了一坛酒,给自己斟满。人生失意时,总是会借酒消愁。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下午,龚自珍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过了几天,他突然感觉身子不适,竟然没过多...
241、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___。 正确答案:B.《碣石调.幽兰》 现存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谱为文字谱现存最早实例,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 242、发生煤气中毒后,应首先___。 正确答案:C.将病人移到通风处 煤气中毒一般指一氧化碳中毒。当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就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当吸入这种无色无味气体时,...
对于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经常谈及,人生之中,能够得三两挚友便是极好,和朋友之间怎样才算是恰到好处的相处呢,珍贵的友谊又是怎样的相处之道,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经典古诗表达得十分透彻,一起来品读。 这首诗为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二十八首,为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诗歌如下: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整体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