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第25页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白社会的变革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他被自己的“嫂娘”养大~唐朝大文豪韩愈的故事(1)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朝中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本文记述的有关韩愈的故事,有的来自正史,有的来自道教和佛教的典籍,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传说。 一、父丧兄亡寡嫂养,屡考屡败磨难深 韩愈出身官宦之家。他两个月大时就没了母亲,三岁的时候死了父...
赞 (0)阅读(272)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传奇人生(一):童年困苦,赴京求仕

导语: 公元755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遭遇安史之乱,被称为”开元盛世”的盛唐气象从此一去不复返,而曾经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的唐代文坛也在那一刻步入了最低谷,在以后的日子里又有谁来擎起文坛的大旗?于是,有一个诗人走了出来,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骏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
赞 (0)阅读(278)

唐宋八大家背后的故事:出生于寒门的韩愈,读书逆袭之路格外坎坷

4
唐宋时期,可谓文豪聚集,唐宋八大家更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文曲星,而凭什么出身于寒门的韩愈被人们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说》、《马说》这些文章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文章中的精神是韩愈的主观想法,不过说的确实很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客观的韩愈的坎坷求官之路。 幼年的悲惨 韩愈出生于一千多年前的河南,那时候家中世代为官,家底丰厚。这样幸福的日子没多久,三岁...
赞 (0)阅读(437)

学习韩愈的文章《圬者王承福传》

《圬者王承福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一位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做的传。 写作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当时的韩愈是三十四岁。 写作缘由:韩愈离开汴州到达京城长安后,见到王承福,为其人生观所动,所以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看原文是怎么写的。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 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
赞 (0)阅读(271)

韩愈,中国文学丰碑:原谅他一生不羁爱敦伦,哪怕有天会挂掉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八月,57岁的唐朝高官吏部侍郎,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但他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死于非命。他的死是源于他终生爱好的趣味,为了“牡丹花”,俺们吃“仙药”(也就是春药,木有想到吧)。 其实自古中国文人大都好色(其实,老外的著名文人也大抵如此),也符合老夫子所言:食色性也。。。韩愈的风流也是其今天光鲜外表下的另一种不羁...
赞 (0)阅读(324)

在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高,谁的官职最低?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人们对唐朝、宋朝8位文学大师的合称,分别是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对古代散文创作,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都有做官的经历,那么他们谁的官职最大呢?我们依次介绍。 首先是柳宗元。 柳宗元是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年少成名,21岁就考中进士,步入...
赞 (0)阅读(304)

古代诗人王维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

王维在成为后世称道的诗佛之前,他是盛唐颜值最高的才子,妙年洁白,英俊倜傥,这样的王维,一入京城,便成为了富贵宠儿,也因此获得了玉真公主的赏识,进入了仕途。 能够得到公主的赏识,很多普通人可能做梦都要笑醒了吧,只需要讨好公主就能够获得一份很好的前途,可能很多都会愿意去做吧。 可是王维没有,他回头娶了崔氏,失去了玉真公主的庇护,过起了自己的小生活。 王维的原配在...
赞 (0)阅读(337)

诗佛王维一生不得志,竟然是唐玄宗一手策划,半生不娶另有隐情

一、 王维是特别温柔的美男子。 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活的张扬而热烈,一点都不知道内敛含蓄为何物。 朱敦儒说:“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浑身的清高傲骨,颇有一股大侠气质。 王维却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他是把“温柔敦厚”做到极致的人。 一般来说,人生在万丈红尘中,吃着五谷杂粮,怎么都有点烦心事吧,或者要为一些琐事而奔...
赞 (0)阅读(291)

王维做过哪些官职?为什么被称为“诗佛”?

古代的读书人,一直深受孔圣人“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熏陶,读书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做官。尽管读书真正的本义是为了“明理”,但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认为,只有通过读书进而能够“明理”的人,才能帮助皇家统治百姓。明理,就是通过读书了解世道人心,知道得失兴替,最终为皇权服务。尤其是科举制确立后,读书人个个都想“以文达政”,通过科考这个跳板,取得功名富贵,实现人生理想。 ...
赞 (0)阅读(606)

王维:从状元郎到阶下囚,一代诗佛的坎坷人生路

南山,清源寺。 一位身形瘦削的老者,正在寺院墙壁上作画。时而眉头紧皱翻阅书稿,呆滞片刻落笔犹如行云流水。 一条墨线在白墙上游走,虚实暗影镂空层峦叠嶂。平滑墙面逐渐立体灵动,仿佛被切分成三千世界。 意由念起,心随意转,手从心动。 鹿柴、欹湖、金屑泉、白石滩…,一处处自然奇景糅合人文意境,将辋川最美好的模样纳藏壁画。 老者缓缓放下手中毛笔,心念却没有...
赞 (0)阅读(276)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