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第18页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白社会的变革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隋末唐初的反王中,李密无疑是一个名人,无论在一千多年以前的那个时代,还是在一千年年后的今天,他都是名人。单田芳老先生的一部评书《隋唐演义》,让李密名满天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星空,一起感受一下这个隋末唐初最大反王的传奇故事。 一、牛角挂书的励志好学美少年 李密是一个名人,无论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末唐初,还是在一千年年后的今天,他都是名人。单田芳...
隋炀帝杨广死后,隋朝名义上并没有灭亡,而是出现了三个傀儡皇帝。在杨广活着的时候,李渊就在关中拥立杨侑为帝;杨广死了以后,宇文化及在江都立杨浩为帝,王世充则在洛阳扶持杨侗登基。不久,杨侑、杨浩都死了,只剩下了一个杨侗,还在延续着隋朝国号。公元619年,王世充杀掉杨侗,自立为帝,隋朝就彻底灭亡了。 《隋书》记载,王世充,原是西域人,祖上迁到甘肃一带。王世充原本姓...
隋朝大业八年(612年)正月,隋炀帝动员数百万人运输军粮,发起了征讨第一次高句丽的战争。结果高句丽各城坚守不出,导致隋军推进缓慢。炀帝亲自到前线责怒诸将,宇文述被迫仓惶出击,遭遇惨败。七月,隋朝九军并陷,将帅奔还者仅二千余骑,隋军被迫班师。十一月,隋炀帝返回都城,将战败的罪责推给宇文述等人,皆革职为民,并且斩杀刘士龙以谢天下。这年隋朝先是遭遇大旱,接着山东、...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国花牡丹命名的行政区,不过在2000年撤市设区之前,这里一直被称为菏泽。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曹州府治从曹县徙于此,在五百多年中菏泽一直是曹州府治所在地。在明朝之前,牡丹区境内先后建立有煮枣、句阳、成阳、葭密、吕都、冤句、乘氏等城。 在今年3月至4月,菏泽发现二百多座汉代古墓的消息很快在网络上被热传,一时之间菏泽汉墓一...
作者:罗伟章 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 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院看车车灯去了,我和...
李密是隋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曾经在唐玄宗年间发动过多次起义,对隋朝末年政治和社会的不公进行抗争。 他的军队曾经在数次战役中击败隋朝的军队,控制了大片地区,并获得了大量的民众支持。 他曾经坐拥二十万的军队,其中包括名将秦琼和徐世勣等人,但为什么在一夜间败亡呢? 李密在人生低谷之时遇到了这位重要的人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淮阳感怀》李密。 ...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首诗是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的一首思乡小诗 ,这首诗写得清新脱俗,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读来令人非常舒服,如果不说这首诗的作者,很多人觉得这首诗应该是唐朝的某位诗人的作品! 实际上这首诗的作者却是个隋朝人,其实隋唐历来被当成是一个时代,都说隋唐盛世什么什么的,所以薛道衡的这首诗,有唐诗的气韵和风度也...
旧文摭遗(3)弁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陆续为若干种古代小说工具书撰写词条约几十万字,为我后来撰写《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些词条撰写时大多用纸本手写,原稿交出版社而手里没有底稿。好在现在有了先进的技术措施,把出版物中的文字复制下来变为文档已经不是多大的难事。所以希望能把这些文字重新采撷下来,保存起来,公之同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
隋唐文苑,百花盛开,可谓群星璀璨。隋朝短暂,文学上的大家首推薛道衡(539—609)。薛道衡,河东汾阴(今万荣)人,在北齐官至中书侍郎,诗名大著。入隋后,历官显要,文才“无竞一时”。他的代表作是《昔昔盐》《出塞》《夏晚》等,写情、写景,笔法细腻,文辞焕然。绛州龙门(今属万荣县)王氏三兄弟,也可谓隋唐之际的耀眼“三星”。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度的《古镜记》则是...
![]()
![]()
![]()
![]()
![]()
10本文旨在探讨以昌耀、杨牧等为代表的当代新边塞诗派诗人群,与古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之间的继承借鉴与突破超越的承传关系。为达此目的,需要首先对几个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说明。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与新边塞诗 (一)边塞诗:在品类繁多的中国古代诗歌园地里,人们把那些描写边塞绝域风光物色,反映戍边将士生活情感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古已有之,...